景秀山川,我心向往。北川县位于绵阳市北部,山川连绵起伏,仿佛群龙游荡于远空,植物茂密,放眼望去,绿色一片连着一片。我们此行的主角就隐身于群山之中,藏匿在一片连着一片的绿色之中。
古羌茶茶树类似于灌木,矮矮的,很是不起眼,但是它所产出的茶叶却是珍贵无比。它的茶种大约有二十余种,什么红茶、黑茶、绿茶、毛尖……这些都是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个又一个的茶种使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特殊文化闻名于世,璀璨夺目。
实践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北川县曲山镇。我们深入居民生活,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我们还找到了北川羌茶非遗传承人吴红女士的女儿--谢春梅,在与他们交谈的中,我们了解到,北川羌茶,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著名特产,北川羌茶以其生机旺盛、产量高、适应性强、耐寒力强、抗逆性强,茶芽肥壮,内含物丰富的特点,成为茶中的优良品种。
北川羌族自治县种茶历史悠久,羌茶始于唐、宋。直到现在,茶文化在当地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二站,我们前往曲山镇景家村,对山上茶园进行实地考察。在茶园主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羌茶的生长条件较为苛刻,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度的温度和湿度,其次培育种苗、栽种等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羌茶采摘一般在四月初期进行,此时温度和湿度也最有利于茶叶采摘和储存,这个时期制作的茶与其它时期的茶相比是最为优质的,因而茶农们将这个时期作为他们的收获季节。在经过三四次的收获后就要对茶树进行修枝,其目的在于保证来年的茶叶足够的新鲜和保证产量。修枝过后就不能再次采摘,不然会影响茶树进行正常的休养生息。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北川县擂鼓镇,参观当地的制茶厂。当地的一位厂长带我们参观了茶叶制作程序,从晾干、发酵、揉捏、脱水到再次复揉、脱水,最后还要进行筛选,茶叶的加工程序一躺下来差不多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期间制作的每道程序的时间和温度都要做到精确把控。他说:“不同的茶种其实原料是一样的,制作程序差不多也一样,只不过在制作的时候时间和温度的细微差别造就了不同的黑茶、红茶、绿茶等等……“
虽说羌茶文化是如此的卓尔不凡,但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羌茶文化一方面在声誉、经济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其纯粹的文化价值却越来越被人所忽视,甚至于陷入了困境,人们为其骄傲的不是其文化内涵,而是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名声,反作用于他们的生活。将目光投向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恐怕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共有的通病,是时候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何,在自己心中好好盘算盘算了。
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发出人生那一抹幽香,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懂得珍惜这清香。我们的羌茶在等候我们去品,在品味中传承羌茶文化。
茶文化,与其说是品茶,倒不如说是修炼心境,温文而雅,飘渺俊逸,在飘飘乎中品味茶,品味人生。积小流而成江海,集众人之力攻克万难,虽说现在羌茶文化有了困难,可是文化的传承便是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只要我们能多一点心,我们的文化就不会有断绝的时期。
传承传统文化,一直都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