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称的由来与介绍
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一般分为初、中、高级职称三个级别,其中高级职称又分为(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但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出现了“评聘分离”这一制度。
我们将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职称与升职加薪是挂钩的,除此之外对个人还能起到积分落户,提升行业地位等作用,对公司能起到资质的维护、升级等作用。
目前,职称的取得可通过 认定、评审、国家统一考试(以考代评)、职业资格对应 等方式。那么,这几种方式哪种更简单呢?
1)职称认定
职称认定是指对国家承认学历的正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见习期满,按照有关规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其政治表现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成绩进行全面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由相应的职称管理部门进行认定,不用进行评审。认定通过就取得相应的职称,效力和评审是一样的。
2)职称评审
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提供一些业绩成果(近五年从事的项目),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3)以考代评
“以考代评”是指,在全国已实施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实行以考代评的系列(卫生、会计、审计、统计、经济、计算机软件、翻译、出版、土建),不再进行相应系列(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评审工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一律参加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4)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意见》指出要减少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就此多个省份纷纷发文强调了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