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老師的歡迎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感受和体会。
1.以你个人的个性化成長为导向。
我对这个点的理解是:在实践练习中以适合个人节奏的方式成長和训练,可慢可快,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意愿。
2.注重長期关系,而非短期利益。
我們选择这种成長方式,是需要一个長期的坚持和积累的过程。只要有成長的愿心,那个卡住自己的部分一定会被打通,从而获得人生的一个突破,体验不一样的自己,慢慢来,比较快。
3.成長一定有快樂,成長沒有快乐有啥意思。
这个我觉得很好,对这句话很认同。在自己成長的过程中,要对自己认真负责,要有行动力,如果成長的效果好,老师的奖励会更加的鼓励同学去成長自己,这个我是有体会的,每当在群里看到老师话语的鼓励,觉得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会更加的有力量。
4.以达成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一直处理问题。
老師用的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的形象,她說:如果你在田里种满庄稼,占据了整块田,那么野草自然沒有生长的理由。人生也是一样,我們的成長就是种庄稼,当我们朝着目标去行动,內心变得会越来越好,思维和感受力变得越来越强時,过去的那些所谓的问题(野草)自然被解除了。而对那些不影响到庄稼生长的野草可以不用管它,若野草阻碍到庄稼成长,自然要拔除,目的是让庄稼成长的环境更好,同時也会更有力量成長自己。
5.花20%的时间关注过去,花80%的时间关注未来。
对于这个点,我说一下我的一点的感受和体会,以前的我总是觉得我老公对孩子的教育不用心,总想去要求他,想让他也和我一样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期望他給予我更多的照顾和关注,结果是令我失望(有期待就有失望)。在我经过《垫底辣妹》一个月的自我肯定训练時,去觉察、反省自己后,我慢慢的发现自己能夠看到老公,也就能理解他的一些行為,心中升起对老公的愛和感恩,感恩他以自己的方式來爱我和儿子。11月份的一天,我整理抽屉和柜子時,看到我們恋爱时的信件,就读了2封,当时就觉得自己現在怎么是这样的,对老公有很多的指责和抱怨,眼泪也流了下来,是对自己曾經的行为感到后悔,总会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情生气,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的去对老公,开始找自己身上的问题,(以前不會去找自己的问题,只会找对方的问题),告訴自己,只有成長自己,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活出让自己喜悦的生命状态,把自己先活好,孩子也才能做他自己,老公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化。
6.让自己成为生命问题的专家(为自己的生命負責)。
这点和第二点当中都有提到在成長中遇到卡住自己的部分,应该怎样去解決,我还没有经历这个学习的卡点,不是特別的清楚,不过有一点我是肯定的,碰到问题時及時的和老师交流沟通,让自己发现自己有能力解決掉卡住自己的问题,也許現在能力不夠,但也能够知道如何与那个问题相处,让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突破。
7.不是教的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不是我教了多少,而是你学了多少,用了多少在自己身上。
这点我深有体会,通过听胡娟和建琼兩位老師的微课,以及一个月的自我肯定训练,我在生活中学着去关注和肯定兒子,看到兒子的动机和需求,当面去肯定他,同時去引导他怎么做会更好,做到允許和接納他的一些行為,有一天,兒子和我說:“妈妈,您的情緒去掉了一大半”,当时的我特别的感动,没想到我的一点点变化,孩子就能那么明显的感觉到。只有在生活实践中用出来,才能是自己的,学了多少,知道多少,那都不是自己的。以前的我只是在知道这个层面,没有去做到。
8.允许犯错,允許走錯路,走錯路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走錯路也是一种训练。
这个点我的体会是,就教育孩子这件事,以前的我是不断的外求,对孩子有太多的标准和要求,当孩子達不到我的要求時,会对他大吼,结果是可想而知,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觉察到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开始去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在生活中看见孩子。只有能真正的看见孩子,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需求、情緒和感受,才能去給予关注和肯定,也才能做到允許和接納孩子的一些行為,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在这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去建立一套新的互动模式。允許犯错,让自己去尝试,依据自己的思考去行动,将自己学习吸收到的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行动方案。
9.主要是专注训练你自己处理感受和事情的能力,需要建立自己的逻辑模型(或叫内在评价体系)。
這個和上一個點都是要通过自己在事中練,形成一套自己处理事情的模式。
10.重复旧的行為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如果重复旧的行為却想得到新的结果,那就是疯狂。
我現在想想以前的自己,就觉得后怕。对老公和孩子有太多的标准,現在是只想怎样去改变自己。选择来这里学习,就会按着老师的方案进行,我相信老师的安排自有她的逻辑。针对个人情况可以灵活调整,这个很个性化,我是听话照做的学生,就是有時候会比较慢,是個慢性子的人,我相信只有基本功练好了,练得扎实了,才能在后面学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