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齐国的相国。一天,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被晏子知道了。于是,他便去求见庄公。庄公知道晏子是棋坛高手,见晏子来了,十分高兴,就想和他对弈。两人便下了起来。
身为相国,晏子身兼重任,怎会有如此闲心陪庄公下棋呢?他本是有事想说,但无奈庄公急于要他下棋,于是只好按下话头不提,耐着性子跟庄公下。
他本想直接进言,不过他再三考虑,决定找准时机再说,太过于贸然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晏子连连丢棋,庄公不费吹灰之力就赢下了第一局。
晏子本棋艺高超,庄公向来知道,于是便问晏子道:“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大事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听此话,庄公不禁大吃一惊。晏子自担任相国以来,帮助自己治理国事不遗余力,而且成绩显著,在朝中名望甚高,今天为何会说出如此泄气的话呢?
突然间,庄公猛然意识到,晏子这是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
多年来,庄公一直很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人,结果使得那些武夫们变得骄横无礼,甚至时常欺压百姓,结果闹得满城人心惶惶,不得安宁。相反,那些有能力、有见识的文人却被打进了冷宫,不得重用,个个怨声载道。为此,很多大臣也曾试图劝说庄公,但都无济于事。
今天晏子的一句话却让庄公幡然醒悟了,他很想听听晏子对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便坦率地问道:“请相国实话告诉我,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单单依靠勇力能够安邦治国的?”
晏子答道:“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束,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无力挽回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讲仁义,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听后,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此话有理,便听从了晏子的建议,选拔那些有能力的文官,对他们委以官职为国效力。
事情说完了,两人重新开局了。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庄公的棋子很快就被吃光了。庄公不禁想到,同样一个晏子,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很快,他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晏子是在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
这个故事说明了,做事情时机的重要性,好的事情如果时机不对,也会带来坏的结果。
那么,时机不对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道德经》说:
圣人被褐而怀玉。
意思是: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行走,把美玉揣在怀里,谨防丢失。
历史上有许多善于把握时机,依时行事之人,他们总能左右逢源,加官进爵。
但是也不乏不识进退、莽撞行事之人,他们总是向君主提出不合时宜的谏言而触怒君主,从而丢了官职、没了性命。
有的人会说,总是考虑要依据时机做事,这样的人不坦荡,总是小心算计。君子就应该坦坦荡荡,有话直说,不能吞吞吐吐的。
我们做事要明确一点,关键是要把事情做成,看准时机做事更能成事。
历史上很多忠臣,他们为人耿直,很有气节,他们不惜以死进谏,铮铮傲骨,令后人敬仰。
还有很多人,他们看时机不对,选择潜藏以待,等待时机。如果个个都在时机不对时去死谏,以死明志,然后呢?
事情就会真的好转,真的会令人醒悟吗?历史证明,绝大多数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事情变的更加恶化。
因此,我们要学会依据时机做事,时机不对,要暂时潜藏下来等待时机,那么,什么是好的时机?
有好的频率的事情,就是好的时机,因为好的频率能带来好的事情。
就像我们很多人都明白,求别人办事,一定要在他人心情好的时候,如果,他人心情很糟糕,是不会有人不识趣往上撞的,这些道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