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周五
彼此陪伴,一起长大
*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起,她随着一家公益组织,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到一所乡村小学,和学校的孩子们共度儿童节。
现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并不贫穷,朋友去的这个乡村,物质经济已经大大改善,孩子们的吃穿用度也不差,学校环境也不错,一样有明亮的教室,干净的课桌。可是,朋友却觉得,这里的孩子们,为什么笑得不是那么开心呢?
说起儿童节,孩子们纷纷炫耀自己的爸妈给他们寄的礼物: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会说话的学习机……
“寄的礼物?”我问了一句,隐约觉得心里好像明白些什么。
“是的,孩子们的礼物是爸爸妈妈们寄回来的。”朋友的语气有些沉重。“因为,这个学校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们外出挣钱,给家里盖楼房,买家电,把孩子送到乡里或是镇上的学校。他们也不容易,离乡背井辛苦的打拼,是为了给家人好一点的物质生活。但是,这些孩子们,也真让人心疼。
你知道么?今天有个小女孩一直粘着我,我上卫生间她都要跟着。我以为她有什么事想给我说,问她好多次她都说没事儿。就在我们准备走的时候,小女孩偷偷的给我说,我说话的声音有点像她妈妈。她爸爸妈妈两年没回家了,虽然他们也通电话,可是她都快忘了妈妈长什么样了。”朋友吸了吸鼻子,听起来声音有些发颤,“不瞒你说,我一想起这个小女孩那怯怯的眼神,和说的这话,我都忍不住难受。”
*说实话,和朋友聊天结束后,我也难受了好长时间。
那些先解决温饱生存,为了有好一点的生活条件,离家远子,赚钱打工的父母们,养家还是陪孩,他们两难择其一,也有他们的难处,我们也无可厚非。
可是,我们这些天天就在孩子身边,可是却有很多孩子觉得自己要么是被忽略的“隐形的留守儿童”,要么是被控制被要求的“马戏团儿童”(像马戏团里被训练表演的动物一样)。我们这些父母们,难道不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该做些改变了?
*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老师问孩子们,一天当中你妈和你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结果孩子们的答案几乎一样,那就是:作业写完了没?快点去写作业!你能不能快点去做…(××事),你能不能给我争点气……
老师愣了愣,又问,那爸爸说什么?孩子们有的说,“爸爸在家不说话,”有的说,“爸爸总说,这个去问你妈”……
*随着孩子的长大,难道我们忘了第一次抱着他,那么小心翼翼,那么欣喜的感觉了么?难道我们对孩子的爱,一点一点的从甜蜜变了味道了么?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多次说“活着没意思”,对自己很多否定,在学校行为有些偏差。他的父母苦恼不已,百思不得其解,带孩子求助心理老师。后来,心理师给父母反馈,“孩子觉得活着没意思,是因为孩子恨自己,恨自己不能让父母感到满意感到高兴。”
天呀,孩子说的原因,让我太震惊,太震撼了。
因为,我的孩子也说过这样的话。那段时间里,我情绪不稳定,总是为了一点小事就指责,要求他,总是很生气发脾气。当他说“活着没意思”类似的话时,我也曾经非常的愤怒,恐慌,害怕,甚至怨恨他不懂事。
可是,千想万想,就是没有想到,原来孩子是如此如此的爱我们,愿意竭尽全力的想让我们满意高兴,去讨我们的喜欢,我们的爱。 小小的孩子,甚至认为,如果不能让爸妈高兴,那活着干什么?!
*今天儿童节,可是写下的这篇文字有点沉重。我只是想对自己说,孩子们如此可爱,我也得学习如何真正的爱他,如何让他在爱的滋养下一天天长大。
借用陶真姐的理念:真陪伴,正成长!哪怕每天只用15分钟,用心的关注,感受,陪伴孩子,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因为孩子,我们成为父母。因为孩子,我们有机会又一次重温童年,并且借由孩子,来审视觉察自己,得以了解,疗愈自己。
所以,不是我们陪伴孩子,而是孩子在引领我们。
所以,珍惜我们这一世的亲子情缘,感谢我们彼此的陪伴。我们一起长大!
祝福所有的父母们,会真爱。
祝福所有的孩子们,得到爱。
祝福所有的我们,朵朵花儿向阳开,儿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