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小孩和老人则可以看作是,未长大的男人和女人,年老的男人和女人,于是普世的价值观对于男人和女人产生了标准的定义。
完美的男人需要强壮,勇敢,智慧;完美的女人则需要温柔,体贴,贤惠。
当人们看到一个女人,会自动的开始分析她的行为举止言谈,然后去匹配标准,判断满足的程度,最后定义这个女人的完美分数,一般,还行,不错,相当好,这些词语则是最终的评价结果,有意思的是,没见过被评价人的听者虽然不清楚评价人脑中精密的评价过程,也无需被告知评价标准,就能轻易的对结果心领神会,毫不质疑。而对于男人的评价则更加简单,“他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则是这个男人是否完美的唯一评价过程,也就是说,假如这个男人的社会身份是老板,那他的完美程度自然就高,如果男人是农民,那完美程度则很低,这种评价标准是独属于人类的默契,虽然毫无逻辑可言。
当然即使只有两种评价标准,它们之间也并不总是协调统一的,有时也存在矛盾。比如,一个男人有欲望,有野心,有想法则会被看作是正常的有上进心的,是需要鼓励的;而一个女人这样,则会被看作是不安分的,是心野了,是要赶紧劝住的。可是在家庭地位的评价中,又是以经济实力来作为标准的,这难道不能看作是整个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在刻意打压女性的家庭地位吗?
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使这些观念潜移默化的植入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并且把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当做了唯一的评价标准,稍遇质疑,则会被当作是对社会的公然挑战,可跟大家不一样的就只能是疯子吗?还是说,其实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只是害怕自己的不一样会遭到排挤,才故意装作跟大家一样?
标准越是唯一,则越接近公理,可能轻易找到漏洞被质疑的,则只能是假设。如果只是假设,那些言之凿凿,站在道德高地肆意评价别人的人凭什么那么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