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陆凯的事迹】
陆凯,字敬风,吴郡人,丞相·大将军陆逊同族兄弟的儿子。
虽统军众,手不释书
黄武初年(222年),陆凯任永兴长、诸暨长,在此职任上有政绩,被授予 建武都尉,带领军队。虽说他统领兵众,但手不离书本。喜读扬雄写的《太玄》,论评推衍该书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见应验。
赤乌年间,陆凯任儋耳太守,征讨朱崖,斩俘贼寇有功,被升任为 建武校尉。
五凤二年(255年),陆凯在零陵讨伐山贼 陈毖,斩杀陈毖告捷,被任命为巴丘督、偏将军,封爵都乡侯,转任武昌右部督。他与众将共赴寿春作战,回师后,被升为荡魏、绥远将军。
孙休登上皇位,陆凯被任命为征北将军、假节、豫州牧。
孙皓登上皇位,陆凯被升任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兼荆州牧,封嘉兴侯。
孙皓与晋国讲和,使者 丁忠 从北方回到东吴,劝说孙皓可以攻袭弋阳,陆凯劝止孙皓的作死行为。
宝鼎元年(266年),陆凯被升为左丞相。
文殊切直,忠壮质朴
孙皓可能性格比较害羞,不喜欢别人看自己,各位大臣侍奉拜见,都不敢违背他的脾气。陆凯劝孙皓说:“君臣之间没有互不相识的道理,倘若猝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臣们都不知您往何处。”孙皓听任陆凯看自己。
孙皓迁都武昌,扬州地区百姓对逆流供应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当时政事颇多失误,百姓贫穷匮乏。陆凯便写了一份奏章(以下省略1300字文言文),分别从夏桀、商纣、秦衰汉兴、魏代汉、晋夺魏由古至今讲一轮,然后再上至先帝、下至黎名百姓讲一轮、还帮宫中多余的宫女考虑好准备嫁妆嫁给无妻之人,然后又倒回到商汤在商贾中选拔人才,齐桓公从马车夫里选拔人才,周武王从樵夫中选拔人才,大汉朝从奴仆中选拔人才等等(省略概述300字)
当时宫中列将 何定 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着他的面斥责他:“你看前前后后奉侍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看到你有无法预料的灾祸!”
何定十分痛恨陆凯,盘算着中伤陆凯。陆凯始终不放在心上,一心为国家办事,正义之气见于言面,上表上疏都直接指责国事不作讳饰,忠恳之言发自内心。
建衡元年(269年),陆凯重病,孙皓派遣中书令 董朝 询问他有什么想说的话,陆凯说:“
何定 不可重用,应让他担任京城以外的职务,不应当把朝廷大事委托他。
奚熙 是个小官,却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园,想恢复严密的旧规模,也不可信任。
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以及我同族弟弟陆喜、陆抗,他们或者清白忠诚勤奋,或者资质才智丰茂超人,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贤良辅臣,希望陛下对他们着重留神和考虑,向他们询问时务,让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万一出现的过失。”
留下遗言之后,陆凯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陆家后事
陆凯的儿子 陆祎,起初任黄门侍郎,出任京外统领军队,被任命为偏将军。陆凯死后,他入朝为太子中庶子。
右国史 华核 上表举荐陆祎说:“陆祎体质刚健,才干杰出,意志坚强,有统帅军队的才能,鲁肃也不能超过他。及至被征召正当东下时,径直回到京城,经过武昌时,连头也不曾回顾,器械军资,全无所取。他在军事方面果断刚毅,在钱财面前也能保守节操。夏口,是敌军进击我国的要塞,应当挑选名将前往镇守防戍,我暗自考虑,没有谁比陆祎更合适。”
当初,孙皓常常怨忿陆凯多次冒犯自己的尊严违背自己的旨意,加上何定不止一次的谗毁陆凯,既考虑到陆凯是国家重臣,难以对他施行惩罚,又因为陆抗当时为镇守国防的大将,故此考虑再三还是容忍下去。
陆抗死后,孙皓终究迁移陆凯全家到建安。
总督简评
潘濬、陆凯这一合传写的两个人,都是身居要职、为人极其正派的大臣。不过正派是要看领导的,潘濬还好一点,孙权晚年虽然性情急躁易怒,但是起码还是听得进潘濬的话,陆凯遇到孙皓这样的暴君,如果不是有陆家大族和陆抗镇守一方,早就跪了。
不过陆凯还是有军事能力,和潘濬一样,陆凯前期还是指挥过多长剿匪战,都有斩获,后期以治理、提建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