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慧的第340篇原创文章
1
一大清早,我还没睁眼,先生就告诉我:下雪了。
起床一看,果然是。房顶、树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带着冰凉清新的气息。
婆婆在隔壁叫两个赖床的小朋友起床,我去门口大叫一声:
下雪了。
两个人马上一骨碌爬起来,飞快的趴到窗台往外看。
从穿衣服到早饭,都不需要再催,都巴不得早点下楼去看看雪、摸摸雪。
在众多的天气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雪了。
房子也白了,树也白了,天地间一片雪白,平时浓烈的色彩,被这白稀释了很多,变得素雅起来。
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又不用担心像下雨天一样,弄得衣服鞋子上满是泥泞。
早上送完孩子回来,看着地上不多的雪,突然不愿意宅在家里了。干脆跳上公交车去附近的一个公园。
带着我心爱的娃娃,一边走一边拍照。
虽然手冻得通红,但是收获了一个特别愉悦的上午。
2
前段时间,有个人问了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什么都不缺,却依然不开心?
其实很长时间里,我也一直在这个问题里困惑。
当我们并不缺衣少食,却依然生活在痛苦之中,有可能是我们缺少了两种能力:
一种是逃离痛苦的能力,
另外一种是创造快乐的能力。
逃离痛苦的能力,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郑晓慧:这样度过迷茫期,简单又清晰)。
今天要谈的是创造快乐的能力。
《学经》里讲过:
世人上山,以达顶为快,至顶则下,上下其途十之八九矣,临顶仅占其一也。
上山的时候,一心只想早点登顶,只顾埋头赶路;而下山之后,却又留恋着山顶的风景。
为了临顶的“十分之一”,却忽视了上山和下山那“十之八九”的时光,烦恼自生。
有时候,就是太注重结果,反而忽视了过程。
比如,我现在出门旅行,很少买东西。有时候也会遇到喜欢的,但我会对自己说:
反正买回去也不怎么会用,还要找地方放,还是算了吧……
或者是:
都是身外之物,够用就好,何必在意太多……
大多两手空空的回来。
确实有几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波澜不惊、平淡如水的生活。
3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张静初的家。
她的家,绝对不是靠“钱”就能“堆砌”出来的。设计师装修好室内后,她花了5年的时间,把每个空间都一点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她的dream house。
有很多东西,是她从全球各地(从敦煌到巴黎、叙利亚等世界 各地)淘来的、背来的、运来的(从大餐桌大柜子到小石头和餐巾纸),这份心血,才让这座房子有了生命。
举个例子。
她家有十几块地毯,每一块,都是她从不同地方淘来的。
比如这个大餐桌下面这张地毯,来自纽约的一家古董家具店。那家店里有几百张老地毯,她就在那里一张张翻一张张挑。
因为实在太久没人动过,那些地毯每一张拉开一掸,全是灰。
没翻几张,陪她来的妈妈就受不了退到门外等她,再过了一会,连店员都走了,剩下她一个人,蹲在那儿花了一整个下午把几百张地毯翻了个遍,才终于挑到满意的。
等她挑完出来时外面天已经全黑了。她回到家发现,自己头发、鼻子里都是灰!
大餐桌也是从国外带回来的。虽然不是古董,但外形很“古朴”,所以她一眼就相中了。拆成6块,再托运回来组装好。
大到餐桌橱柜,小到水壶和调料罐,随处都能看到她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心爱之物,几乎每拿起一个,她就能说出一段故事,一段回忆。
像玄关处放着的这对看上去挺有年份的椅子。是从美国一家老电影院拆下来的,仔细看椅背上还有影院的编号。
不错,这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你能说这个寻觅的过程没有意义吗?
她生活在自己梦想中的家里,每一分钟都是舒适的、放松的、心满意足的。
4
我和先生结婚后,便很少回家过春节了。
两个年轻人在外面,节日总是很潦草。
我记得第一年春节,我们在徐州过的。大年三十下午,唯一的电磁炉还坏了。
我俩匆匆赶到附近的超市,刚好赶在下班之前买了一只新的电磁炉,还有一包速冻饺子。
门上连个福字都没贴,就这样过了年。
有时候情人节、七夕,我也会半开玩笑地问:
过节了哦,有没有礼物?
先生总是很平淡的看我一眼:
你不是有钱吗,想要什么自己去买啊。
有一年我过生日,给我妈妈打了个电话。她说:
哎哟,你舅舅家谁谁前天过生日。
我就笑笑没多说话。
过了好几天我妈才突然反应过来:
我说那天你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了,原来那天是你过生日呀。
其实我自己也很少能记住自己的生日,如果没人提醒我,常常过去一个月了我还没想起来了。
想吃蛋糕了,才不管日子,打电话订一只就是。
随性也是真随性,无趣也是真无趣。
4
我27岁那年,遇到了我的闺蜜。
她很热爱生活。如果食堂没有饭吃,我情愿吃方便面。
但她不是。在宿舍她也要用电饭锅做出四菜一汤。
她还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会在大大小小的节日给我准备礼物。
只要她出门,总记得带礼物给我,哪怕是周末两天去男友家。
我有时候觉得她简直是哆啦A梦,时间那么短,除了陪男友、做各种各样的杂事,还有时间给我挑礼物,太神奇了。
我们俩也是很特别的相处方式了。她送的礼物,我总是不愧疚、不亏欠的收下,但是,我却很少送她礼物。
到现在我们认识11年了,她几乎每年记得提醒我过生日,即使我总记不住她的。
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我自己还是不怎么有仪式感,但我开始习惯身边有这么一个总是活得热气腾腾的人。
看她去学烘焙了,看她去做手工皮具了,看她在院子里开party照顾客人了。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生活里的仪式感,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却创造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奔向死亡。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什么才有意义呢?
我们不能活在一个绝对正确的世界里,也不能活在一个绝对追求意义的世界里,因为那样的世界里往往缺乏一些细腻的幸福感。
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我们当下的每个经历、每个体验、每个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是能够滋养我们,喜悦我们的,这就够了,不是吗?
就像这个有雪的早晨,我带着娃娃,冒着严寒去玩了一上午雪一样。
虽然看起来仿佛很浪费时间,但留在我心底的快乐回忆,就是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