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17岁(太和四年)到19岁(太和六年)的豆蔻年华,得天平(东平)幕令狐楚赏识,辟为天平(今山东东平西北)节度使巡官,同期作有《谢书》《随师东》等诗。东平为李商隐出仕之始。
《谢书》
作者:唐·李商隐
微意何曾有一毫,
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
不羡王祥得佩刀。
作品注释
①此为谢令狐楚传授章奏之学而作,写于太和四年居楚天平(东平)幕时。
②龙韬:相传吕望所作《太公六韬》中的一篇,此概指兵书。
③传衣:传法。禅宗五祖弘忍以达摩法宝及所传袈裟传付惠能,后为南宗六祖。事见《景德传灯录》四。令狐楚,长于章奏制令,见《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李商隐传》:"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解释:
这是李商隐感谢令狐楚的书信,令狐楚发现李商隐才学深厚,但不善于当时草书奏章常用的骈体文与今文律诗的格律,专门培训了他,他写诗表达谢意和修补他们之间的裂痕。
译文:
我对您小看不敬的意思什么时候曾有过一丝一毫呢?当时空空的我拿着笔砚接受着您的虎略龙韬。自从蒙恩深夜您的传法后,我都不羡慕晋代的王祥得到徐州刺史吕虔赠送他的那把能够象征富贵的佩刀了!
注:
王祥佩刀:二十四孝之一的人物王祥以德孝著称,为后母朱氏卧冰求鲤,为她抓鸟烧烤,鞭打芦花棉袄而无怨终于感动后母,东汉末年隐居二十年,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说只有能位列三公的人适合佩带他赠的宝刀,晋武帝时他官至太尉、太保,成为三公之一(王戎祖父)。后他把宝刀赠送弟弟王览(东晋王导之祖父)。
传衣:传法,来自于达摩祖师传木绵袈裟于六祖慧能。
作品原文
《隋师东》
(太和三年,李商隐得令狐楚赏识,太和四年辟为天平(今山东东平西北)节度使巡官,李商隐入天平军幕府有<随师东>等诗。)
诗词原文: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师:军队。
⑵东征:指讨伐李同捷的战争。调:征敛。
⑶几竭中原:几乎耗尽中原的财富。买斗心:指朝廷以重金犒赏引诱其他节度使出兵,这些节度使趁机邀功,却不积极投入战斗。
⑷马谡(sù):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公元228年诸葛亮讨伐魏国,命令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违背军事部署,打了败仗,被诸葛亮按照军法斩首示众。
⑸孙歆(xīn):三国时吴国都督。晋将王浚讨吴时谎报了军功,说斩杀了孙歆的首级。后来杜预俘获孙歆送到洛阳,才揭穿了实施的真相。这两句用典故说讨伐李同捷的节度使违法军纪,朝廷不闻不问,任其谎报战功。
⑹鸑鷟(yuè zhuó):凤凰的别称。《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阿阁:指宫殿。鸑鷟巢阿阁:比喻朝廷有贤臣执政。
⑺岂假:岂能让。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泮(pàn)林:学宫旁边的树林。这里指朝廷管辖下的各大藩镇。
⑻玄菟(tú)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的郡,此指沧州地区。
⑼积骸成莽:尸骸密集,像乱草一样。莽:乱草。
白话译文
朝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刮光。
诸葛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作于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横海镇节度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同捷称留后,朝廷经年不问。太和元年(827年),朝廷发兵征讨,由于军政腐败,战事日久,直到太和三年(829年)四月才初步评定,耗尽国家大量资财。
这两首诗据大光的查阅史料考证和时间推算,都是李商隐为天平(今山东东平西北)节度使巡官时所做。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