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第二学期末,班主任在最后一节秘书实务课上放了这部电影。由于时长原因,我们没能在课上看完,后来我忽然想起它,一时不知电影名称,查了一下才知道。2015年12月13日晚上,我从头到尾看完了,颇有感悟。
影片讲述了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女生——安吉丽雅(她的朋友一般叫她安迪)前去应聘《天桥》杂志主编玛琳达的助理岗位,继而在职场中逐渐焕发新光彩,同时也因她忙碌的工作,个人生活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与男友内特渐行渐远。最终她放弃了助理这份工作,重新做回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真实自我——以“原来的她”拾回曾经向往的“记者梦”,以“原来的她”拽回了曾经与男友的甜蜜生活,以“原来的她”拥抱曾经失去的“亲友圈”。
安迪面试助理前,没了解过《天桥》杂志是怎样的,对“时尚”没什么概念,对主编玛琳达也不清楚是怎样的人。她在面试时说:“我曾是西北日报的主编,我获过全国大学记者竞赛的头名。”谁知玛琳达不屑一顾,摆摆手示意她出去,她说:“好吧,我知道我不适合这里。我不够苗条,不够漂亮,也不懂时尚。但我很聪明,我学得很快,我会努力工作的。”
从这段话中,安迪的自信显露无遗,虽然她的获奖情况与助理职位几乎没多大关系(后来她当上助理,确实无发挥文笔之地),但是她能让人产生至少是能力上的信任,包括她接着补充的“学得很快、努力工作”也是起到让人产生信任的作用,只是后面两句必须要以真实成果作为支撑,否则是“空中楼阁”,别人也会“束之高阁”。
谈到面试,有一个问题是“以强势态度应对面试员可行否?”以谦和态度应对面试员,说一些“从低做起、愿意尝试、主动应对”等话语,中规中矩,不会出什么乱子。而强势态度未必不是一个稳妥的方法,前提是你对这个岗位、这间公司、自身能力有较为到位的了解,社会上甚至有人面试时,直接甩出个人资料后说:“你不用问任何问题,我有资源。”结果此人被录用了。富有经验、充满自信的人未尝不可采取强势态度,很大几率真能起到促使双方一拍即合的效果。
可以说,安迪面试时采取了强势态度,玛琳达在她没能及时帮助自己回家看明天孩子们在学校的表演时说:“知道我为什么雇用你吗?我总是雇用类似的女孩:时髦、苗条,当然还有崇拜这本杂志的人。但是,她们总变得让人失望,变得愚蠢,而你有漂亮的简历,还有夸夸其谈地说自己是工作狂,我以为你会不一样。我对自己说:去吧,抓住机会,雇用一个聪明的胖女孩。总之,你却比其他任何蠢女孩都更让我失望。”
玛琳达前面的话,明显是对安迪面试时采取强势态度的肯定。后面的话,旨在批评安迪还是不够聪明。尽管安迪已经竭尽全力,但是仍不够“基本满意”的一个零头。
无可否认,玛琳达从头到尾都抛售极大的压力给周围的人,特别是她的助理。然而,她周围的人无一例外地、心甘情愿地承受着这一切。我能肯定,像玛琳达这样的领导是个别现象,像她的下属在现实中仅是短暂的工作者。更多的领导,鼓励和友善是维护员工的不二之宝;更多的员工,适度和稳定是参加工作的首要选择。玛琳达首席助理艾米莉对安迪讲过:“所有女生都会为这份工作发疯的。”一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变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二是因为若在这里站稳脚跟,顶住了重重障碍,就学到了许多,那么前景会变得明朗起来——即便从《天桥》杂志社辞职,饭碗也能稳稳地端住。
从影片描述再到现实生活,成千上万的人都是无比艰辛地付出汗水,我深刻明白到学习和赚钱的不容易。安迪“我绝不能输给玛琳达!”的话语,满怀斗志。对比自己,放纵、懈怠、得过且过无一幸免地在我身上发生,现在的我常给自己施加点压力,自勉前行,希望能得到一点进步——堡垒是最先从内部攻破的,只有自己才是最终的说服者。
当安迪决心赶超玛琳达时,玛琳达进门对安迪边扔衣服边说话的短镜头密集出现:
“接通埃塞克。”
“我没见着我的早饭、鸡蛋呢?我要的鸡蛋呢?”
“去内衣设计那儿取偏光板。”
“去检修刹车。”
“我昨天早上拿到的那份文件呢?”
“双胞胎(玛琳达的孩子们)需要新的冲浪板或趴板,总之是寒假用得着的东西。”
安迪拿着板时接到艾米莉的电话:“她们还要沙滩拖鞋。”于是回头又去买。
“去布朗尼克(高级女鞋品牌)取我的鞋,然后去接派奇特(狗)。”
“去买我在曼蒂森看中的那张小圆桌。”
“为今晚晚餐订一家评价好的餐馆。”
“接通埃塞克,寄出三十六份感谢信。”
“人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人在工作?”(可能安迪暂时出去了)
使用频密出现的短镜头叙述一个紧迫性且重复性情节,这是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也是欧美电影吸引观众的一点。国产电影及电视剧,多用长镜头,叙述冗长,低级趣味,且容易被猜到结局,整体观感仿佛家长教育孩子那样直接,观众不必增加思考余地,片子成了过眼云烟,始终没让观众留下多少余韵,加上“五毛特效”等因素,使得观众往国产片贴上“粗制滥造”标签,我不免为此感到“捉急”、“悲哀”。
另外,玛琳达分给助理的任务更多的是带来琐碎、杂糅的工作压力,不是技术性的脑力劳动压力,所以我一直认为,秘书或助理是一个首要注重效能而非技能的活儿。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深深地打上了“效率”与“技巧”的烙印,况且片中的安迪还是一个颇有文字功底、履历较多的聪明女孩,胜任是势在必然。
“我没得选”是安迪常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她自从当了玛琳达助理后,个人完全成为上司的“扯线木偶”,控制安迪的仅是一台电话或手机,安迪必须全天候待命,只要玛琳达打电话给她,她都得分秒必争地、出色地完成任务。正是这点,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安迪由于工作缘故,延迟参加男友内特的生日会,导致两人出现情感裂痕;由于工作缘故,出色得让玛琳达露出笑容,出色得超过了首席助理艾米莉,玛琳达甚至想以安迪取代艾米莉去巴黎参加秋季时尚周,安迪虽然答应了,但是内心有所抵触,毕竟艾米莉为了到巴黎崭露头角,倾注了巨大的心血,现在抢了她的机会,于心不忍。可在玛琳达看来,安迪取代艾米莉,是一个员工的超越,高兴还来不及。
我挺欣赏安迪的为人,原因在于,她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女孩,而且付出的是真情。受制于工作的她,个人生活岌岌可危,即便如此,她没有忘记男友内特,也设法修补这段感情。相比玛琳达,她在主编地位受到动摇时,设法把即将取代自己的人调到其可接受的主管位置,反倒让原本推荐本杂志社的时尚设计师奈杰尔当不了主管,同时拿出一份与自己共同进退的名单,使老板不得不重新考虑她的位置。玛琳达极其重视私人利益,我觉得是极其可怕的,心灵的孤独和脆弱一直困扰着她,这正是安迪说“我跟你不一样”的地方。只不过,玛琳达不打压别人也是做不到的,这意味着她可能丧失当前拥有的大部分,甚至要退出时尚界。
自打安迪在奈杰尔的帮助下,时尚、大牌的着装纷纷在她身上登场,妆容随之艳丽起来,工作蒸蒸日上,最终令她回到原点的亦是不可磨灭的人情味。
安迪对玛琳达说过:“如果我不想过你这样的生活呢?”(指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
玛琳达说:“别傻了,安吉丽雅,每个人都想过这种生活,每个人都想跟我们一样。”
安迪下车后没跟玛琳达,玛琳达来电,安迪笑了笑,把电话扔到水池中,潇洒而去。
安迪不满玛琳达对奈杰尔出尔反尔,不满自己取代艾米莉来到巴黎,不满别人撤掉玛琳达的主编位置。安迪最终退出《天桥》杂志社,是她绕不开人情圈子,忘不了原来的一份美好,她不想再伤害任何人,她想极力挽回已经失去的爱情和友情——她不是一个功利主义者。
安迪回去约了男友内特,对他说:“我抛弃了朋友、家庭,我所重视的一切,为了什么?”
内特说:“为了鞋子、衬衫、外套、腰带。”
安迪说:“内特,对不起。”
大家最终和好如初。
安迪到巴黎后不久,确实发现当前的生活不是她的理想生活,忙碌和浮华已经架空了她的所有,她蓦然回首,“记者梦”、“亲友圈”(她的父母其实不太支持她做助理)却在灯火阑珊处。她小心翼翼地捧起初衷这棵嫩芽,重新栽种在新一片土壤中。我觉得,她的选择是对的,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
安迪辞去助理后去了《纽约镜报》面试,面试员格雷格•希尔问:“你在《天桥》干了不到一年,为何待那么短时间就走呢?”
安迪说:“我学到了很多,但后来也搞砸了一些事情……”
格雷格•希尔说:“我打电话过去,问关于你的推荐,玛琳达后来发来传真,她说在她所有的助理里,你是到目前为止最让她失望的。还有,如果我不请你,我就是个傻瓜,你一定做了些正确的事。”
可见,安迪在玛琳达那里不完全是糟糕的选择,她得到了一份宝贵的工作经验,最后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能为自己作出选择。
幸运的是,我也能像安迪那样懂得选择真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