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微信上看到大家在讨论孩子磨蹭的问题。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画面一:早晨娇娇同学坐餐桌前发呆,好像忘了还有十分钟必须下楼坐校车,我一遍遍催:快点,快点吃,还有八分钟,还有五分钟......
画面二:带娇娇同学去游乐场玩,该吃饭了,知道必须走可还舍不得,只好窜来窜去跟大人捉迷藏;
画面三:坐车回来,熄火,给娇娇同学拉开车门,“到了,宝贝,下来吧。”“下来吧......”“你到底下来不下来!”n分钟后......挨了训的小孩总算是下来了。
看到好多家长说自己家孩子也有类似情况,我不由得出个暂时性结论:小孩就这样。
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得不说,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在仿效大人。大人做事利索,不拖沓,小孩子就会跟着学,反之亦然;
时间观念淡漠。即便有很重要的事要做,但如果被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他们就很容易磨磨唧唧,孩子一般没有大人那么有自控力;
习惯了让大人催。有些家长脾气比较柔和,不果断,幼儿园时期就由着孩子拖延,总觉孩子还小,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麻烦,想着等上了小学就好了。其实很多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不会到了某个时候“自然”就变好。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的给孩子扣个“拖延症”的帽子算完,还得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则。就是传说中的言传身教。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想让孩子不拖延,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还可以更深刻的体谅孩子的感觉。有些事大人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对孩子也就多一份理解;
其次,抓住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我就发现娇娇同学有天早晨吃饭特别利索,根本不用催,很快搞定,而且穿上外套背好书包喊我,妈妈,快点儿。我挺吃惊,问她什么情况?她笑着说,因为今天早读我领读,可不能迟到了。我表扬了她,但也跟她解释,坐校车是不会迟到的。并且表达了如果她每天早晨都可以这样我会很欣慰。
看,因为喜欢,所以不会墨迹。孩子们肯定有自己真正在乎真正喜欢的事情,一旦找到了,你会发现被催的是你而不是反过来。
还有一次是反面的例子了。头天晚上说好了第二天大概几点去哪里玩,结果不愿意起床,起了床不愿意收拾,好不容易收拾好吃饭又是半天,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基本快中午了。她也着急,跟我商量,妈妈,咱们下午再去吧?我拒绝了,告诉她下午有下午的事。就是要让她明白磨蹭的结果,让她了解到,拖延会打乱原有的计划,想去玩的地方去不成了。不见得每次都这么严厉,但慢慢可以培养她的时间观念。她不会大哭大闹,适应了反而会觉得你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家长,下次她自然会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我们争取尽量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平时可以循序渐进的练习。
先强制一段时间,把必须做的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做不到适当的惩罚下。很多家长习惯于一边在孩子身旁唠叨一边大部分的事情都替他做好,这样很不可取。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两次看上去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这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时间久了,孩子一定会有令人吃惊的进步。这就要求大人说话算数,能够雷厉风行一些。
目前我家使用的办法如下:需要出门大人先收拾好等她,告诉她还有几分钟下楼;家里墙上挂了很多钟表,教会孩子自己看时间;墨迹到一定程度,超时太多活动就取消;每次不磨蹭就抓紧鼓励......时间长了会发现真的好很多。
认真规划时间,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