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更多的还是要从书本中学,因为“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狄金森
最近工作面临着多多少少的问题,特别是班上的学生最近活跃度很高,一个星期可以弄出很多件事,从未消停过。面对此现状,为此苦恼,难受。也有向老教师请教,特别是刘老师,她给出的建议是,阅读吧!不仅当老师的要阅读,学生更应该要读,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打造一个自律自觉的班集体,加上住宿生的特殊性,更应该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用阅读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充实自己。阅读,你很重要。
正是刘老师的建议,李老师的坚持。于是在班里发起读书打卡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我亲身示范,以身作则,争取早上7:30到校,回到班里就在后面默默的拿一本书阅读,有学生看到我在阅读,由最刚开始的无所事事,到后面有同学自觉的拿出一本书来看,其它同学看到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还特地来到图书角借阅图书。就这样,一带二,二带四,四带八。这种蝴蝶效应影响了大部分同学,其中也有个别同学是以各种理由说话的,他讲着讲着,没人理他,于是就默默的安静下来,到后面也拿出一本书来阅读。庆幸当这极个别的学生在讲话说,我压住了自己,没有去管他们,反而有了更加好的效果,原来,集体的力量才是最庞大的。正是因为大家都有事做了,最主要的是,在早晨这么好的时光,大家都在静心阅读,孩子们的内心充实而快乐,这就是阅读带来的,满满的,纪律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最近事情太多,但依然会拾起书本阅读,最近在看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这本书,篇幅小,且用理论和案例来说明教育的过程。特别是看到一篇,多我感触颇深,提到要适当的忽视学生不良的行为和表现,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指正,这样效果大打折扣,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把孩子越推越远,这不就是给自己挖坑吗?为此,我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在班级集体的环境里,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改变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有步骤地建立并加强孩子的荣誉感,表扬后并安排任务,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所有的缺点不能公之于众,要让孩子发挥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看了《要相信孩子》,我清楚的发现自己教育上的问题,那就是操之过急,想一下子把后进生,问题学生有所转变,发生问题后也是简单粗暴,考虑是什么因素,相信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错误。物极必反,说的就是我最近的情况,慢下来吧,教育就是得陪着蜗牛去散步。
这就是阅读带来的愉悦感,边读边思,边读边用于实践,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也意识到,我们老师只能是修枝剪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友善的行为,在课堂尊重每一个孩子。阅读,悦读,愉读,享受到了读书带来了好处,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能够在不断调整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