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线索
再次重申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要让大多数人分享到增长的红利。这意味着政府要改变投资的方向,更多地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投资。新的一代会带来社会思潮的巨大变化,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先做好迎接的准备。
知识内容
1.经济增长仍然是最重要的政策目标
我们要澄清的第一点是,民主制度自身是不能保护自己的,民主需要经济增长的滋养。这会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在学术界,曾经很流行的观点是,要是想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要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这是不对的。很多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并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在很多时候,相对集权的政府反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
但是,反过来说,要想保证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政府要注意维持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推而广之,任何一个政府,想要在和平年代维持自己的合法性,都需要考虑经济增长问题。哈佛大学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曾经讲过,经济增长是和平年代的意识形态。怎样证明你的社会制度更好,政府更有能力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比比谁能把经济搞上去。
我们要澄清的第二点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经济增长的速度才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能够永远过上幸福生活。这个门槛有多高呢?人均收入一万美元还是两万美元?都不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从两万美元下降到了一万五千美元,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从五百美元上升到了五千美元,哪个国家的民众会更有成就感?很可能是那个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未来的一代会认为自己一定会比上一代过得更好,所以,他们才会更加努力、更加上进、更加朝气蓬勃。
我们要澄清的第三点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错误地忽视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比如欧洲忙于解决有些成员国的债务问题,想出了各种招数,却都不管用,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忽视了经济增长。一个国家要想还得起债,不是靠征更多的税,或是缩减政府支出就能做得到的,只有实现了经济增长,才能有收入,只有收入提高了,才能有钱还债。
再比如,有些国家在危机之后更强调结构性改革,甚至认为为了推行结构性改革,不惜主动放慢经济增长,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从长期来看,结构性改革能够带来更快、更长久的经济增长,政府有义务跟民众讲清楚,争取大众的支持,但是,为了改革而降低增长速度,会引起更多的社会不满情绪,增加改革的阻力,最终,很可能改革和增长都无法实现。
2.能够让大多数人获益的经济增长才是值得追求的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团结的润滑剂。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种世俗宗教。经济增长不仅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塑造一个社会的政治和道德。
随着经济增长,尤其是当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之后,就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社会流动性更大,整个社会就会对多样性有更多的容忍,更容易坚持公平、自由和平等。相反,如果经济陷入停滞,一旦有足够多的公民认为他们失去了进步的感觉,人们无法相信他们的未来会变得更加美好,他们就会陷入痛苦和恐慌,更容易排外,更容易互相仇恨,更容易引发更多的社会冲突。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过去的高速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之所以出现了反对全球化的呼声,美国社会之所以变得更加分裂,就是因为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扩大。居于中位数的家庭收入水平在扣除通货膨胀之后几乎没有提高。20世纪70年代进入劳动市场的年轻人,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比他们父亲一代,也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劳动市场的那一代人要多赚三分之二。
但是,他们的下一代,也就是在90年代早期进入劳动市场的年轻人,比他们父母那一代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少赚四分之一。如果历史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那我们就必须要更加警觉,因为在美国历史上,对非裔美国人、移民和外国人采取最不宽容态度的时候,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都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也是美国的贫富差距扩大的时候。
如果让我提一条政策建议,那就是要格外小心地呵护经济增长的火种。我们要让经济增长有更广泛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国家里要有足够广泛的人口都能享受到增长的红利。
要想实现这种能让大多数人都获益的经济增长,只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那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增加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等投资。这些投资在短期内能够稳住经济增长,激活更多民间投资,在长期内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这些投资就是为自己的人民投资,就是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投资,为和谐社会和中国的长治久安投资。
如果让我给你提建议,我会给你两个忠告。第一,你要学会从赢家和输家这两方面观察经济现象。无论是全球化也好,技术进步也好,都会产生赢家和输家。如果你是赢家,请你一定不要太得意,输家的力量正在积蓄,这股力量是不好惹的。如果你是输家,请你不要气馁,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影响到一生的世界观。
第二,你要更加重视代沟的问题。无论是60年代出生的人,70年代出生的人,还是80年代出生的人,大体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赶上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但是,90年代出生的人,以及新的千禧一代,他们的时代跟我们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生活水平可能比我们当年要好,受过的教育可能比我们当年要好,但不要以为他们会跟我们想问题的角度一样。
心理学的研究不断表明,人们的满足并不是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收入如何变化。我之所以要提醒你这一点,是因为你未来的客户、未来的员工、未来的合作商,以及我们的子女,会越来越多地是经济放缓时期的新一代。你要了解并学会适应他们的思想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