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迟迟没有翻开书,是因为还没做好接下来要专注这么久的准备。
的确,手机智能化时代,各类消息满屏飞,App消息通知上的“小红点”,仿佛心口乱爬的蚂蚁,忍不住点开,微信消息、网络热搜、短视频……使得你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读书、学习。
可是,以上仅仅是你读书、学习的痛点,而非你不翻开书的原因。原因在根本上是:你不确定那本书会给你带来多大的价值。
如果有人告诉你,读一本书会让你获得10万,或者每个月能给你带来10000元的收入,那你读不读?那你肯定读,而且还得是如饥似渴、全神贯注地读。
现实中,读书的价值,不能直接量化。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人天性中带有及时满足物质需求的进化基因,毕竟在原始社会生存艰难,上顿饱下顿饥,只好先满足眼前再说。所以,一局手机游戏,一杯奶茶,可以让你马上得到满足,而读书是与之相反的,它的价值是潜移默化、长期形成的。我们职场受挫时方懂《送东阳马生序》,考学考公后理解了《范进中举》,许多书在多年之后,才实现了价值的闭环。
书,在读与价值之间,有着一条雾气弥漫的鸿沟,让人看不清楚,踌躇不前。须知道,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世事的锤炼,许多书的价值才能渐渐清晰,因此,多少人感慨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
凶猛的老虎依靠武力成为百兽之王,而人类依靠智慧成为更高级的生物。在当今人类社会,不是谁块头大就是老大,个体不能直接依靠武力去获取物质满足,而是靠知识、技能、智慧等,这些内容绝大部分由书籍传承。
读书,必然是一个长期、反复积累的过程,不坚定的人,陆陆续续会被淘汰。请相信,读书将是你人生最具价值的事情。如果你迟迟不翻开一本书,那一定是因为你没有明确它对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