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1991年一张照片,人到中年的我们,笃定每年续拍一张以记录不褪色的同学情,而我一直想通过文字叙说一下我们高中“四基友”。
我们出生在赣南一上百万的老区县的不同乡镇,通过难度极大的选拔考试(现在的中考)进入县唯一重点中学,因趣味相投蜗居过同一室。老大,老实憨厚性格好;老三为人热忱,活泼聪颖爱好美术;老四学习认真成绩好;老二我,贪玩自以为是。分科后,老大和我去了理科班,老三和老四去文科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高考,比现在的高考更卷,万人挤独木桥,要么考中成功上岸,要么进厂打螺丝。每个人都很努力,高中学习除了努力还得靠天赋。第一次高考,老四天赋高,居然押中语文作文,成绩也很理想,盲报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学新闻(如果是学理工科的话,毕业就直接去菊厂了);老四去了地市师范学院专攻美术;我和老大成绩不理想,后辗转反侧折腾一段时间,老大去广东一家电子厂上班,我去外地复读,后去了天津上大学。
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轨迹上学、上班,时不时写封信以表思念。
老大高中毕业后,早早踏入社会,上班赚钱在市区买地皮盖房子,也早早娶媳妇成家立业。
老三凭自己一技之长,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上班学艺,后回到市里创业,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当地数码制作细分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老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市里面电视台,从基层一步一步上来,成为当地电视台的主要负责领导之一。
我大学毕业后,为了落定户口,先到内地短暂停留,后去当北漂、深漂多年,目前莫名其妙定居在昆明。
我们这一代人,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浪潮中,没有多余的个人资本可以去折腾,大多数按部就班地走老一辈认为最为妥当的那条路。我们这四人,缘于起点太低,父辈见识有限,也缺乏深度独立思考的能力,求稳是宗旨,没有魄力挑战不一样的人生路,力求平平淡淡过好一生。
老大成家早,小孩生得早也生得多,刚满五十就当爷辈了,现常在朋友圈发喝茶晒太阳的小日子,幸福指数最高。
老三客家传统执念深,执信养儿传承,快四十岁生了个大胖儿子,常在朋友圈晒老年得子的快乐,幸福感溢出屏幕。
老四体制内,慎言慎行,每个重大节日在朋友圈晒在电视保障直播现场的辛苦,哈哈,领导也辛苦。
前半生太苦逼的我,到中年后不愿意再瞎折腾,现在是半躺平状态,时不时在网上拼凑一些逻辑不通的小文章。
时间过得真快,年轻不懂时间的珍贵,到了一定年龄越发怀念。想念小时候的放牛砍柴时光,想念夏天没有风扇教室淌着汗求学日子,想念和伙伴们蜗居在小屋通宵吹牛的快乐,也想念刚踏入社会不知天高地厚的冲劲……
人到中年的我们,均上有老下有小,还不能放下肩扛的责任,只能约定每年年底聚一次。喝一杯小酒 ,聊聊逝去的青春;拍一张照片,以记录永不褪色的同学情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我们各自有三!
以杨绛这段话做结束语:时光煮雨,岁月逢花,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事事也值得!祝愿同学朋友:在渐行渐远的光阴中,且行且忘且随风,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以岁月之名,一生久安。(老黄牛202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