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前面没说完的故事吧,上回说到了我初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拿到了一部分工资。
拿到工资后,我回到宿舍,因为辞职之后,会有两到三天的宽限期,让已经辞职的员工收拾行李,搬离宿舍,而且我也想和同宿舍的人们告别一下再走,所以我打算在厂里再呆一晚。
可是天不遂人愿,同宿舍六个人,有四个人要加班,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人了。
我和那个人去逛了一下商场,因为那时候正值夏天,商场有空调,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到商场转一下,那凉爽比在宿舍在外面爽多了。逛商场的时候,我顺便买了一些零食,本来我让另一个人选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结账的时候拿来给我一起结,但是他有点内向,说不要了,随便买点吃的就行了。
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我纠结了一下,最后选择了那些平时我也没吃过的东西。结完账后,我们拎着刚买的零食,走出商场,来到了一个小公园里,在草坪里找到一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聊天。
另外那个人的名字,我忘记了,只记得他来自湖南,初中毕业离开家乡,到深圳投奔老乡,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记得当时我问他:为什么那么早就出来打工了,怎么不读书,是不是成绩不好(那时候我们那里也有很多初三毕业就出来打工的,但大部分都是那些没考上高中的)。但是他只是摇了摇头,然后扯扯嘴角,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家里条件不好,只能早早的出来打工了。
当他听到我说已经考上高中,暑假结束后就开始上高中的时候,祝福我,让我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大学毕业后找份好工作。说到大学时,他露出了希冀的目光,也难得的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打工的时候一直想着去读夜校,看能不能学习一点知识或者技能,将来能找上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不用像现在这样。”
我听了,很是支持:“那就去啊,白天上班,晚上上学,工作学习两不误,而且多学习一点东西对自己有好处。”
他沉默了一会,然后苦笑的摇摇头:“难啊!没有钱又没有时间!每次发了工资之后,我都要寄一部分钱回家,剩下的刚好只够自己生活用,基本上存不到钱,况且厂里晚上经常加班,有时候还要通宵加班,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读夜校。”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段打工的生活,确实是没什么空闲时间,只好安慰他:“慢慢来嘛,也就这段时间忙一点罢了,或许以后会好一点呢。”
只是那时候我还是天真了一点,我从来都没想过,当工厂的活不忙了的时候,能拿到的钱也少了,这时候就更没有选择了。
差不多到了九点,我们收拾一下地上的垃圾,回到了宿舍。
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折叠的报纸,那是他刚才在小公园里捡到的,虽然对他捡张报纸有点奇怪,但因为我平时也常常领那些医院用来做广告的小本子,就是为了看印刷在最后一页上面的笑话,所以我也以为他是为了看报纸上面的笑话或者故事之类的。
他看完了那张报纸,从身上掏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在报纸上切割着。我看见他的动作,很是奇怪,问他在干嘛要这样。只听他说:“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我很喜欢。”
他把那篇文章从报纸上割离后,又从他床上拿出个笔记本,打开,然后将刚才那张不大的小报纸片夹到笔记本里面。我看到里面还有不少其他的小纸片,问:“怎么还有那么多啊。”
他腼腆的笑了:“我想学习模仿一下,以后有机会就写几篇投稿,看能不能发表。”
我征了一下,然后祝愿他:“肯定能的,以后你成了大作家,可要好好的写一下我的故事(聊天的时候和他说过我暑假骑自行车的故事)。”
他答应了,还笑的很灿烂说:“有机会肯定会好好写一下的。”
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着一个拥有梦想的人,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那满怀希望的笑容是如此的美好。
虽然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但他的模样仍然深深的留在我脑海,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原来梦想也可以那么具体、那么清晰、那么伸手可及的,并且能与现实紧密联系,一步步的实现(未完待续)。
以前,当家里人或老师问起我有什么理想时,我当时是不经思索的回答:大科学家。但那时候我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是大科学家,只是觉得当大科学家很了不起,很让人尊敬,为国家为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还在小学的一篇命题作文《三十年后的同学聚会》里,描写了我成为大科学家,同桌成了国家总理。可惜,被老师批了个不切实际的评语。
可能是因为大科学家离我太遥远了,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所以后来渐渐放弃了这个很虚,也没有多少具体规划的梦想,只剩下家人的盼望: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找好工作,赚很多很多钱……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有什么不对,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暑假结束后,我开始上高一,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的人生意义在哪里……随着思考的深入,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一直到爷爷病重期间,开始成型。
从那时候起,我的人生开始具体化,不再是为活着而活着,不再是为读书而读书,不再是为赚钱而赚钱,我的人生开始有了活力。
但慢慢的,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我陷入了两年的迷茫期,知道重新确立了目标,才慢慢走出迷茫,但是新目标只是一个临时替代,那是无头苍蝇似的我,在漫无目的的时候匆匆标记下来,根本没有经过自我的论证。
后来我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我人生的替代期。从高二一直到现在,我一直有着一个清晰的梦想,而且一直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哪怕在迷茫期,我依然有着短期的目标,不让自己的人生因为失去驱动力,而滑入自己不想去的地方。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清晰,然后陷入迷茫,再慢慢的清晰的过程。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期,因此,每次在弟弟妹妹辞职,妈妈让我劝他们的时候,我都只是向他们警示一下后果,提醒他们要自己想清楚一点,因为我觉得,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过的生活。
今年七月,一个小学同学有事来广州,在我这借住几天,偶尔不出门的时候,他一般都是在屋里,用手机看《爱情保卫战》或看连续剧,看的我都有点替他揪心,一个正值青春大好年华的男人,把那么多时间放在这些不相关的事情上面,做着八十岁的人都能做的事情,太浪费了。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真喜欢这些还是只是在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我好几次都欲言又止。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找了个机会提醒他,但又不好直接言明,然后拐弯抹角的问他有没有什么梦想。
他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说没有。
这一下,连我都愣了。我本来只是想提醒他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的,没想到他却给了我这样一个答案。
我很是惊讶的问:“没有?那怎么可能?!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你一点想要的东西?”
他依然很平静的表示没有。
“你从小到大就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吗?”我不死心的继续追问。
他想了一会,说:“想过,以前我想去学习修理。”
修理?我心里有点无语,因为我觉得修理只是一份工作,稍微努力一点就能学会,而且将来容易被替代,和我心里对梦想的定位有些不合适,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算得上是一个小目标了吧。
我不再纠结于梦想的定义,继续问他“那现在呢?为什么不喜欢了?”
“以前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想学修理,但后来进厂打工了,再后来跟着我小叔一起工作,就慢慢放下了。”
……
这个小学同学,就是我小学时代,写那篇《三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作文时的同桌,也就是说,当年他也写了一篇《三十年后的同学聚会》,我有点好奇他在那篇作文里面是怎么描写他和我的,只是当时大家都对自己的作文遮遮掩掩,不好意思让别人观看,所以我至今都不知道他当时写了什么,或许连他自己都忘记这茬了吧。
我在那篇作文里,写同桌成为了国家总理,里面的那个同桌写的就是他。虽然只是一篇作文,虽然我可能不会再成为一个大科学家,虽然我的梦想可能在我有生之年也无法实现,但是,那篇作文代表了,那年幼的我,对将来的我们的期待,期望我们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像他现在这样得过且过,懵懵懂懂的过完一生。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他真实的想法,是不是真的看透了人生,看破了生死。尽管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但我希望他能认真的思考,扪心自问,将来不会为今日的种种而后悔。
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极致是精神的充实。这句话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