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期中考试,周五中午就打电话给我。差一点就脱口而出问你考得怎么样,但是还是忍住了。因为下午还有两门要考。只是嘱咐他收拾完东西早点睡觉,稍微休息一会,孩子说没事,不睡也无所谓,下午就两个文科。
然后在接到他的时候,从接到他大概走了一段时间,都出校门了,我才问,唉,你考得怎么样?孩子有点生气,说你怎么没有一见面就问我,而等走了这么久再问,呵呵。因为他的腰一直不好,所以见面的时候看着他走得很痛苦的样子,问腰是不是很疼,果然孩子说现在腰上面还有点疼了,所以我当时可能焦点在他身体上面,还没有去问考试的事情,没想到孩子还有点在意,觉得我是不太重视他这次考试。因为这几天考试跟同班的同学都不在一起,他说他一出校门都被许多同学追问考得怎么样。
在回到家中,因为我有点怕他考得不好,有点难过,就安慰他说在高考前面所有的考试都称之为小考,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你每次考试主要就是为你查缺补漏,虽然我这是一句鸡汤安慰他的话,但是没想到孩子声音很大的,说什么小考试,这次考试可是要计入分班的加权平均数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不想给你太多的压力,不然会出现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叫“目的颤抖”)
他说他这次考试在第三考场,每天晚上自习也在第3考场,我问这有什么不一样吗?他说当然有了,,因为没有熟悉的同学,没有班上的同学,一个都不熟悉,空了就在那里无聊的来回走走,找不到人说话很寂寞。哦,哦
这个周末就放飞自我了。考完放松周。周六下午去奥莱逛街,结果他很挑剔,逛了一下午,什么都没买到,很是郁闷,本身腰就疼,走路都很累了。周六晚上就要上英语课,回来弄弄很晚了,周日上午要去医院。在家里还见缝插针的追了美剧,跟我美其名曰说锻炼英语听力,好吧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11点的时候又约好了同学看电影,看完电影好像还小聚了一下,回到家收拾完东西就返校了。
其实我是特别特别希望他这周空闲一点,能够对前面两个月的学习有个总结,对后面的学习有个规划,特别是期中考试卷子,要好好分析一下。
时间管理是孩子的软肋。内驱力也不足,平时看似很忙,但是节奏有点乱。不知道何为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不知道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就是按部就班,一样接着一样的去做作业,效率提不上来,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困扰。
对于预习这一块,总是说自己没有时间,除了数学有意识的主动进行预习以外,其他科目我似乎还没发现,每天疲于学校的作业,没有自己的宽松时间来自由安排,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管理时间到了高三如何是好?
这周应该是高中开学以来被我批评最严重的一次,主要是看他错题都没做,刚刚考完完的期中考试卷竟然也只带了三门,还有几门都没带回来(可能也是由于中午收拾东西,下午要考试,时间太仓促吧)我真是急火攻心,都整理出来了,不做有什么用!
自己对完答案也说好几题,都是由于自己看错了。本来可以考得更好一些。虽然保住了班级的排名,但是年级排名降了很多。其实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差别不是说你难题能做多少,而是基础知识的差异,尤其是学习稍好一些的同学之间拼的是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
可能我自己定位也有些差异,比如说英语,我总是以中考的成绩来看待,在出人意料的高分面前,有些自我膨胀,总觉得孩子还会一直在前面,忘记了学习是动态的,成绩也会有反复的,这里自我批评一下,客观地对待孩子的成绩,放低姿态从头开始,多角度的看待这次考试,这未尚不是一件好事呢?
上学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拼学历、赚大钱,当然不能否认这些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上学让人对世界、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理解,能改变思维模式,让人更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发展,让人能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