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国冷战时期,一个“人性两栖动物”被转移到了高度戒严的政府工作室里,而一位在此做清扫工作的女孩发现,接触,最终爱上了这个漂亮的两栖动物(以下简称男主)。
电影叙述的节奏简洁明快,刚开始设置一些悬念,等男主出现在镜头里,则开始了两人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接下来的情节由男主遇险、女孩冒险营救来推动。
虽然是类似童话般的故事,但电影刻画出了人物的真实感。没有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大反派、虐待男主的军官虽然冷酷无情,但也爱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所做的努力也是为了他的家庭能够从这个偏僻的小地方搬到大城市。其余的角色,如正义感十足的科学家,最终也是没忍住酷刑而招供出了男主的下落。而女孩,之所以对沟通有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渴望,一部分原因也因为她是哑女。和女孩相依为伴的老画家,也是因为没人赏识他的艺术创作而决定为女孩铤而走险。男主被尊为神,构造奇特并有神奇的自愈能力,但也因生吞一只可爱的小猫而让人觉得很残忍。
电影中的一些象征手法运用得也很巧妙。比如大反派换凯迪拉克豪车体现出他对事业腾飞的期许,而最终这辆车被撞坏也恰恰展现了他所作所为的徒劳无功。
而这部电影最让人着迷的则是其贯穿始终的诗意和想象力。能讲好一个故事的电影很多,但电影的艺术性则决定了其深度和感染力。很长时间过后,我们也许会忘记《水形物语》情节上的细节,但不会忘记一些流动的画面,以及神秘又温柔的爵士乐。电影开头,女孩和老画家随着电视上舞女的节奏,而默契地在沙发上踩着舞步时,体现出两个孤独的人因为互相理解而感受到的快乐。在电影高潮时,女孩向男主传达爱意时,想象他们在一个宽敞明亮的白色大厅翩翩起舞,周围还有小提琴乐手们在伴奏。这美丽的瞬间超越种族、地域、时代,体现出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纯粹的精神沟通与交流。
电影中的诗意在今年另一部奥斯卡影片《三块广告牌》中也能找到。夹杂在紧凑的情节中间,有一幕是女主因失爱女而憔悴地蹲在广告牌底下彷徨,而这时在草地上走来一头金色的小鹿。画面一瞬间就柔软了,在夕阳和远山的映衬下,女主开口问小鹿,你为何出现在这片无人问津的荒野,你真漂亮。你不会想让我相信轮回之类的吧。除了这个镜头,女主一直以强硬的态度贯穿整部电影。而这一幕的诗意让我们领会到了女主痛失爱女的苦楚,让人心碎。
如果把电影比作一幢大楼,情节只是外部的钢筋混凝土支架,而真正让这幢大楼独特的是房间内部的摆设,是细节,是诗意。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日内瓦医生》小说情节极其简单,大部分讲的就是日内瓦医生随军在俄国各地流亡的见闻。但这部小说之所以动人,就是作者对自然和人生中诗意的捕捉。例如小说刚开始描写年幼丧母的医生时写道,“窗外看不见道路,也看不到墓地和菜园。风雪在院子里咆哮,空中扬起一片雪尘。可以这样想象,仿佛是暴风雪发现了尤拉,并且也意识到自己的可怕的力量,于是就尽情地欣赏给这孩子造成的印象。”这一幕的诗意把自然界的残酷景象和小孩子内心的恐惧结合到了一起,让我们领会到了什么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所以我们喜欢电影和文学的表达形式,而胜于枯燥的哲学说理和客观描述。因为每个人都具备领会诗、欣赏美的能力,无论这些来自画面、音乐或是文字。
所以我们不懂加缪的荒谬主义,但《局外人》我们懂;我们不懂莎士比亚的怀疑主义,但《哈姆雷特》我们懂;我们不懂爱,但《水形物语》我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