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读后感这本书是我很早以前就看完了的,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愿意写总结和收获呢?是因为它戳中了我内心深处最在意的、最怕发生的事情——孩子的独立。
我内心是不愿意接受和承认这个现实的。其实相比孩子对我的依赖而言,其实是我更需要他们的陪伴和需要。看完整本书,首先让我想到的是龙应台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对我们很多父母来说这段话好现实、好残忍,对不对?但是,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啊,所以我不得不调整好心态去面对。
汪培珽在书中说:“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是有期限的,硬要将这个期限拉长到一辈子的父母,对成年的孩子来说,那不是爱,只是负担。”其实我从看到这句话过后,没事我就在琢磨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然后想想自己,不正是承受着这样的“负担”吗?我并不快乐,其实我的父母也很累。但是我们都不愿意改变现状。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心理咨询师,就这个问题他劝过我很多次,也告诉我,我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这种讨好型人格最痛苦的就是自己。因为我没有办法做自己,永远都是为了她人而活。但是我回过头来问自己,我爱我的妈妈呀,我知道我的妈妈她需要对我的这份爱来支撑她的精神世界。而作为女儿的我,也非常清楚,如果我挣脱了这份“负担”,我的妈妈会多么的孤独和无助。所以我选择接受这份“负担”,即使有时真的很累,但是值得。至少我能感受到她的那份安心。我觉得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我选择了一种最适合的报答我妈养育之恩的方式!
当我审视了自己的内心过后,我便下定决心,不坚决不能给我的孩子这样的“负担”。所以我要在孩子还需要我的时候,好好地享受当下,用尽全力将这些美好保存下来,作为以后滋养自己老年时光的精神土壤。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不高,如果要说列书单的话,肯定是不可能出现在书单里的,那为什么我会选择读它呢?因为我拿到样书的的时候,看到书中的两段话:“不要老想着未来,你看到眼前的幸福了吗?”“兴奋的眼神、满足的表情、盈盈的笑语——孩子的活在当下,就是父母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看到后,我果断将书买回家了。
为什么是这两句话?因为我之前的观念就是“以后我会带着小朋友怎样怎样”,“等什么什么时候怎样怎样”。但是这两句话点醒了我,告诉我最值得珍惜的、最幸福的、最值得享受的其实就是“当下”,而不是“以后”。
本书的第四章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它让我改变了养育孩子的金钱观,和作为小孩子应该有的“责任”的观点。
对于金钱,汪培珽说:“当孩子还没有能力赚钱的时候,就养成孩子这种花钱的习惯,这不是在爱他,而是在害他。当一切都来得那么不费吹灰之力,还有多少生存需要的斗志可以保存下来?当生存的斗志在人生里派不上用场,人生也就这样了。父母应警觉:如果一切真的都可以从天上掉下来给孩子,孩子的人生也将失去意义,只会剩下无趣与无聊。”
我以前的观点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只要不是超出我能力范围的,我都满足。完全没有考虑过我这样的行为对他们长大后的影响。所以我不再无条件地满足小朋友了。我需要让小朋友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的。而这努力的过程,将会成为他成长过程中最大的财富。
对于“责任”,汪培珽说:“小孩子的责任,除了玩,就是把书读好?在你们有机会和条件去学习的时候,就要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好。将来脱离父母羽翼的时候,才可以尽情做自己。孩子的生活重心只有两样——玩和学习。前者妈妈可以帮忙,后者全要靠孩子自己。明白告诉孩子:你有你的天分,但是在天分还未被发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读书和学习的时机,才能有稳固的根基,帮助自己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不然等到哪天只能为填饱肚子而担心时,“天分”就会离你越来越远了。没有受过锻炼的人生,即使机会就在眼前,有能力担下这样的责任吗?
这个道理,好希望自己6岁的女儿就能够明白啊!当然,这不可能,因为我自己也是工作几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我们可以提前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等碰了壁才明白,而这个时候就已经晚了。我们做父母的,真的是需要指引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才行。不然,以后他们真的有可能会为了温饱问题而远离自己的“天分”。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养育孩子,或许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对我们不满、抱怨,但是我相信,等将来他们有资本靠自己的能力选择生存方式时,他们会感谢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