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幼儿园接娃放学,其中一个老师说,娃很奇怪,老是说另一个老师打他,当时没有在意,因为我相信这里面肯定有什么未表达好的东西在。
昨天下午我陪孩子一起玩水晶彩泥,前晚我已经跟孩子强调不要把彩泥放在沙发垫上,洗不掉的,结果昨天下午我还是发现沙发垫上一滩滩的彩泥,娃很高兴的说是扁平大鱼。我生气的把彩泥刮起来,批评娃,妈妈已经告诉你不能这样,沙发洗不掉,可能有点凶,孩子哭了,并且感觉被我攻击了,边哭边说,妈妈打我。
我这下才明白,孩子说被打的含义,他感受到被攻击了就是被打了。小孩子常分不清感受和真实,这会让他们在表达上并不那么准确,很多大人不了解这点,就开始指责,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说谎呢。其实并非如此。
当孩子感觉受伤,并不是分辨对错的好时候,这时首先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我看到孩子哭了,就把他抱起来,让他继续哭一会儿,并且跟他澄清,妈妈生气,是因为你把沙发弄脏了,不是因为不爱你,你觉得妈妈批评你了很难受,好像被妈妈打了,是吗?孩子点点头,当他的情绪被看见和接纳,被理解,便不再伤心了。我继续说,下次你要玩,可以把彩泥放木头上,木头不会脏也不会粘住彩泥,可以吗?孩子点点头。
我们看过的书很多,却只有在养育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孩子的种种。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要急于评判,而是先接纳他的情绪,先给予爱的满足,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也能接受养育者的引导。我们引导孩子时,告诉孩子能做什么效果比告诉他不能做什么要好很多。因为能做什么,让他有权利感,空间感和掌控感,而不能做什么,会让他有受限感和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