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套路”一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套路的流行语,比如少一些套路,多一点真诚;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真正的套路不是骗你一次,而是骗你一次又一次……
网络上所指的套路,幽默、娱乐性质较浓。在具体语境下,“套路”被大众认为是个偏中性且略含贬义的词。
法国作家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位深谙“女人心”的个中高手。在市长家做家庭教师时,凭借聪明才智、温柔小意一步步获得市长夫人的青睐。后又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当上了拉莫尔侯爵的秘书,很快得到侯爵赏识和重用,同时又用过人的胆识俘获侯爵女儿的芳心。小说中,市长夫人是位不被丈夫重视的贤惠的漂亮女人,于连用智慧、温柔和俊秀的外貌打动她;而侯爵家的小姐,是清高傲慢、单纯热烈的,名利、阿谀奉承都不是她想要的,于连就用自己的才干、胆识、机敏,甚至是傲慢,来追求她。无疑,于连就是位有套路的野心家。
那么,套路是什么?同样都是追求人,耿直boy还在为心动女生“今天那无意一瞥“抓耳挠腮时,套路高手已经在花心思分析追求对象到底是什么性格、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第一步是大胆表白还是什么都不做,如何“不经意间散发魅力”吸引到她的目光。
有人说,套路是处理问题的路数。有人将套路当作是一种思路,一种做事的流程。还有人认为套路是特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我个人更偏向于将套路理解成一种做事的思路和流程。不过,定义大同小异,无关紧要,最最难以掌握的是对套路内核的理解,以及具体套路的提炼、使用。
“时间管理”也是个和套路相似,被误解很深的词。大师有言,时间不可管理,我们要和时间做朋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那些教人管理时间的课程和软件都是些雕虫小技,不足为道。小白很迷茫,那刚下的番茄钟APP到底用不用?早晨就是爬不起来跑步怎么办?说好的朋友圈刷十五分钟,刷着刷着就一小时过去了。
大师的话和小白的理解之间差了什么?
无数个套路。
在我们看来,大师们的工作、言行、管理,混沌,没有秩序,非常自由,还创意满满。主要因为他们已经突破秩序,驾驭混沌。而小白们的混沌是真正的混乱,既要分辨方法的优劣,还要直面内心的恐惧,盲人摸象,战战兢兢。前者的日常是,花20%的精力处理80%的常规性事务,剩余的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创造性事务上。后者的日常正好相反,用80%,甚至更多时间、精力放在永远做不完的常规性事务上。更让人震惊的是,即便是这些非创造性工作,大师们不仅做的比小白们快,而且质量更高。
高手们没有白走的路,白掉的坑,为了追求更好,为了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地方。他们想方设法,让经验可积累,让操作可流程,让思路成套路。他们的精进一直是,以最新迭代的套路为基础,创新建造,开疆拓土。
聊完套路的内核理解,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如何提炼和使用套路,将套路内化。
第一个例子:制作标书的套路
这是前几天公司全体去旅游,我因个人原因没去,临时帮销售部制作标书的套路总结。
虽然接了同事电话,也答应了下来,但当时我是蒙的。
同事电脑里的标书封面怎么改?投标保证金的银行回单原件暂时拿不到怎么办?替换页有哪些?什么格式?技术标的参数修改和谁联系?
因为很多细节缺乏了解,我修改、打印、装订,花了大半天时间才搞定,事情虽然做完了,有些环节反反复复做了三四遍,才做好,浪费了很多时间。标书寄出去后,我在电脑里,梳理一个流程,变成一个制作标书的指南。
上述步骤,类似流水线作业,如果用人脑记是不可靠的,时间一长做过的细节大多忘却了,如果及时整理成套路,就不用费脑子,而且这份投入也能帮助到需要的人,供他们在此基础上修改使用。
第二个案例:眼神不败术。
有很长时间,我都为一个问题困扰:不习惯与不熟悉的人长时间眼神接触。四目相对,眼神会飘,会觉得尴尬。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要跨越这种谜之羞涩,让自己摆脱这种眼神接触的紧张感。
于是,在网上找到一个系统脱敏法,开始练习。
刚开始先找孩子练,发现盯着他看几秒钟,他的注意力就转到其它地方去了,又改换成跟婆婆进行眼神接触,一边聊天一边盯着她一只眼。练了几天,我婆婆反馈说她被我看的要打冷颤。
后来又在街上,和路人进行短时间眼神接触,慢慢过渡到和同事、朋友、熟人进行实质性眼神交流,从直勾勾盯着他们到短暂注目,望向别处,再恢复注目,再望向别处,逐步延长目光接触时间,如此反复练习,期间笑话百出。
现在,早记不清具体的练习过程,当初那个系统脱敏法也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套路版本,经过练习中的多次修改,早就内化成身体自然的反应,哪还能看到当初人群中寻找四目对视的样子。
最后,对于为什么要练习套路,歌德《自然与艺术》中有一句诠释的很好。我看一切的创造莫不如此:放浪不羁的精神妄图实现纯粹的崇高,只能白费力气。兢兢业业,方能成就大事。在限制中,大师得以施展,能给我们自由的唯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