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道智慧】三个可能的误解和一个视角
第1个误解是什么呢?
可能会认为玉是赏玩之物,玉道就是讲玩玉、藏玉、宝石鉴定的,那你就误会了,玉道启蒙课不是讲如何鉴赏与鉴定,而是讲个人的修身与养心,日本以八道文明世界,茶道、香道、花道,书道、玉道,剑道、骑道、柔道。归根溯源这8道都是从中华文化萃取的精髓,却在异乡发扬光大。中化文化的源头玉道8000年历史是通天地、治天下、法阴阳、和术数、修身心、宜性情的重要成载。
学习玉道就是学习如何以玉开智慧,以玉练精神,以玉养身心。玉道是修身至宝,如果今天我们只是以玉的审美价值、财富价值为宝,而丢了修身开智洗心养气的宝,实在是可悲可怜、可惜、可叹。
整个中华历史脉络上,我们可以看到玉从神器、法器、礼器、格器、到用器上、玩器,打落凡尘坠入凡间的历程。
有句话说顺则凡、逆则仙,玉道带着你逆着时光的脚印去追溯那个带仙气的中华。
第2个误解是什么?
玉器文明就涉及了考古学、人类学等形而上的存在。你可能会认为这很多是象牙塔学术圈里的探讨,离普通的人很遥远。而这门玉道课不是一个空洞的学术概念。而是以玉为中华的母符号把中华文化母体的底层代码揭示出来。什么是文化?真正的文化要化,当盐化于水融为一体,文化只有融入到生活点滴,融入到你的每一天,融入到你下意识的行为、思维、气味里,才能化在雪白里。所以说玉道实际上是一门改变你的思维、行为、气味的成长课。道则不可虚于离,可离者非道也。玉道有一个宏观的使命,希望某一天会说不行玉道不是中国人。
第3个误解是什么?
玉道启蒙课是不是手里一定要有玉才能学呀?我没有玉怎么学玉道呢?我要告诉你中华文化的重大秘密。那就是以自心为玉,不一定以实物。以自心为玉是中华传承的精粹所在,也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其实我们对玉都不陌生,在我们的骨子里,在我们的文化里已经烙下了深厚的玉基因。
我们的语言那么多的玉:比如说表达人品的高洁,用玉洁冰清。形容珍贵的语言是金玉良言,赞美一个人坚贞勇敢,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黄帝内经上写着最珍贵的奥秘,相当于是武穆遗书、九阴真经级别的都是写在哪儿呢?是写于玉版之上,生活品质高叫作锦衣玉食,美丽女子,软香温玉,金枝玉叶,男子的气派风度,那就是玉树临风。什么是君子之风呢?君子的入场券就是四个字,比德如玉。如果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当了煌煌之大才,那就是孔子所说的”瑚琏之器“,就是用玉做成的国之重器。老子干脆说圣人是什么呢?圣人就是披褐怀玉。穿的破没关系,只要有玉就是圣人。但这里说的并非是实物之玉。而是自心为玉方为圣人。这一点孔子和老子倒是站一个队伍,高度一致!
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传承。如果你手上已经有玉,特别是未经雕刻的和田璞玉和田籽料,那么学习的效果更为理想,如果没有玉也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到你对玉道启蒙课的基本学习。只要你牢记这个秘密。自心为玉,一样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一下:
1.玉道是以修身为宝;
2.玉道是以改变之可;
3.玉道是以自心为玉。
一个视角是什么?
就是问题视角,梁漱溟先生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学问? 学问是要解决问题的。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真正的学问就是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是讲玉的知识学问,这是门以问题视角展开的学问,学玉道不是为了坐立益谈,有谈姿学知识长见识,而是能不能够帮助我们面对生命的问题请帮我们拿出应对之策。那么什么是今天最有共鸣的问题呢?有三大问题是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