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龙
记得是2009年,我当时在一家台企工作,有一位金融行业主管知道我是河南人就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河南村,那里太多你们家乡好吃的东西”。“广州的河南村”?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我问他在哪,他说就在他住的附近,他也爱吃,经常去,当晚我便和他一起来到棠下北社,这个名副其实的“河南村”。
5491.jpg
打那之后,我约老乡来过这里,也被老乡约来过这里,自己一个人也来过。小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总是改不了,河南人就是爱吃面食,广州虽有几家场面不错的河南餐厅,但让真正的河南人吃起来总觉得差那么一点,在棠下北社这个河南村里可以让我吃到记忆中的味道,让远在千里的我,像是回一趟老家。
每次过来这里总会和餐馆的老乡交谈几句,更何况早有想为这条街写点什么的我很快就把这条街的来历问个明白。其实“河南村”时间并不长,也就是2000年后才慢慢成行成市旺兴起来的,而这条街真正的推手就是在广州开出租的河南司机。
2000年之后,广州路面上的的士猛增了起来,起初最早一批是来自河南周口的司机老乡,当时的棠下一带相对较偏,老乡们过来之后租住在那里,一是房租便宜,二来晚上停车也好找位置,渐渐的开出租的老乡们过来广州就扎堆住这里了。老乡们来广州稳定之后,就把自己的妻子孩子也接过来,孩子自然是在附近的学校上学,而妻子们除了去工厂工作,闲暇无事的就自己做点小生意,在街边卖个早餐开个特色小吃之类的,后来河南人越来越多,河南餐馆也越开越多,再后来竟开满了整条街,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村”。
77c6a7efce1b9d1631f2cc82a683be888d546484.png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一些值白班的出租车司机交班回到了“村里”,剁个烧鸡,拌个牛肉,人多的话再点几个羊蹄,凉拌素菜凑满一个拼盘,再叫几个烧饼或水煎包,啤酒盖一撬,就开喝起来。有的人还喜欢喊两枚,“哥俩好,五魁首啊,六六顺啊,十保全那!”这喊声只要是河南人听了,肯定忍不住凑过去,说不准能让你遇上一个县甚至是一个乡的“亲老乡”,彼此间猜拳行令、推杯换盏,那种毫无遮拦的乡土乡音,让很久没有飙过家乡话的你,有一种横刀立马般的酣畅淋漓。
喝完酒之后,河南人怎么都不会少了一碗“烩面”,如果肚子还能再塞点的话,就再来一碗“胡辣汤”收个场,让你打着饱嗝捧着肚子晃晃悠悠地离开。出门在外,谁不遇上一点艰辛挫折,一份来自家乡的美味能赶走你所有的苦恼忧伤。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老家,可很多老家却是回不去的故乡。离老家大久了,当下所在的城市又太多让你无法割舍的东西,亲人、工作、生活、圈子也都在这,只好是所在即家乡把心安在这里。唯能纾解的便是找一处家乡餐食,与曾经至爱的味道相拥,慢慢咀嚼和回味这份绵绵的乡愁与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