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常态,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害怕我们目前的所作所为没有用处,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么,该如何远离这种焦虑呢?1种思维方式,2个问题,3个原则来帮你。
1种思维:近的思维——正念思维
我们会感到焦虑,是因为把目光放在还没发生的事情,离现在很远的事情上,用的思维方式是“远的思维”,指的是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
因为看的太远,我们往往忽视了目前发生的事情,因此会感到不安和急躁。着眼于眼下,也就是采用“近的思维方式”。近的思维方式,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流动的、不断发生着变化的。
打个比方,远的思维像是看电视,你觉得自己能看得很清楚,但你看到的,都是电视导演想让你看的;而近的思维呢?像是在现场,也许细节太多,你会被淹没,但是你会看到更多、更真实的东西,因为你就在那里。
当我们专注于眼下,一点一点的行动,就会心安很多。
2个问题: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把目光放得很远,会想:我做这件事情有用吗?能不能成功?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这就是又陷入了远的思维当中,总是想先判断出一件事情的结果,评价一件事有没有用,然后再决定做不做。
就好比我们去健身前,总会问教练,我坚持一个月,能不能瘦10斤,如果瘦10斤我就办卡。教练往往会回答我们:锻炼一个月,你的体脂率会发生变化,你的身材会变得紧致,但是瘦10斤是因人而异,不能保证。那么,你还会办卡吗?
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我们头脑中预想的“有用没用”的结果,让我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把镜头拉近,着眼于现状。如果你在为一些远的事情焦虑正为未来的事情忧虑,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有用。不如我们现在用很近的思维来想。现在你只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现在能做什么?第二个问题:你愿不愿意去做?
每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就用这两个问题来提醒自己,不要想太远的东西,再远的事情也是从眼下开始一步一步去实现的。而实现的最好方式是:从现在开始,心甘情愿去做,哪怕只是一点点行动。
正念思维的3个原则
第一条原则: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的语言。
所谓的描述性语言,就是不加自己的评价,少用形容词,而尽量用动词来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好比在电影里,一个导演是不会告诉你他是怎么想,或者主角怎么想的,它只会如实呈现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对话,让你自己去感受。而你感受到的,都是很近的、很鲜活的东西。
第二条原则: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经常有人问我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经常是这样的,“老师,我很内向怎么办?”“老师,我容易紧张怎么办?”“老师,我有拖延症该怎么办?”这是就是在用抽象的、概括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让他们的问题很难找到答案。而这,也正是他们的问题。
如果把远的思维改成近的思维,会怎样描述呢?“遇到哪些人你容易紧张,遇到哪些人不会呢?在什么场合你容易紧张,什么场合不会呢?在与人相识的哪个阶段你容易紧张,哪些阶段不会呢?最近你在跟谁交往呢?感觉怎么样呢?”当明确了这些具体的信息,只有真的看到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你才能看到你能够控制的部分,才能找到可能的出路。
第三条原则: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这个原则就是之前所讲的2个问题,还记得吗?这两个问题是:你现在能做什么?你愿意吗?
现实是一部永不落寞的戏剧,随时随地都有新鲜事发生。去走近他,感受它,就是用近的思维方式。近的思维方式,会帮你远离焦虑,着眼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