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安娜卡列尼娜》,耗时我近 1月时间,在看完同名电影2遍之后,阅读和电影果然是不同的体验,阅读,带给我更多的内容思考回味。
就是在这本书中,托尔斯泰说出了这句著名的话语: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
如何定义家庭的不幸,每个人迥然不同。
如同安娜,作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她美丽优雅衣食华贵社会地位高很是受人尊敬。她的丈夫,更是数一数二政治人物,是沙皇面前的红人,尚有一子令人怜爱,表面看完美无暇的生活,她定义自己,却是不幸的!因为,她的丈夫,从来就没有赞美过她,从来就没有进入她丰富的独立的有灵性的心灵,从来就没有进入她的精神世界。所以她其实是非常孤独的空虚的。
当有一天,英俊潇洒的渥伦斯基伯爵痴迷狂热的追求打动她终于使得她追随他,使得她为他抛夫弃子,离开整个社交界(天知道,那个时候可没有网络,不能避世生活,必须相互拜访是生活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两人半隐居状态到了乡下生活,这个时候的安娜,以爱为支撑,在对抗整个社交界,当时,她也是幸福的,因为渥伦斯基真正的完全属于她,他的爱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她完全可以不在乎外界的冷言碎语。她的聪明灵秀让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并且是充满生机的,她读各种书籍,无论是农业方面还是建筑方面,都足以成为她的男人渥伦斯基请教的对象并让对方心悦诚服,她甚至写了一本书,关于儿童方面的,这是她很强的智商很高的情商体现,当然,前提是渥伦斯基给予她足够的爱,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她的爱对他有足够的掌控力。
然而爱情在日常琐屑的生活渐渐会褪色,会降温,对于安娜来讲,沃伦斯基的爱是她全部生存的意义和内容。但是爱情对于男性来讲远非如此。
客观来讲。沃伦斯基对于安娜也是真爱,他为了安娜不惜放弃军队上唾手可得的升迁,远离权力和功名的中心。就这一点,不能说,他对安娜是一时的迷惑,并且一直到最后,他也并没有对安娜喜新厌旧,没有喜欢上别的女人,为什么两个人会两看相厌相互争吵,相互猜疑,相互远离,相互漠视?最终的原因,是安娜极致的爱使他窒息。使他逃离。
当安全感开始塌陷,安娜开始胡思乱想,负面情绪整天包饶自己。她仍旧每天精心装扮,只为了对沃伦斯基仍旧存有足够的吸引力,当然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她甚至勾引其他的到访男性,无论是他朋友还是列文--他的妻子凯蒂以前是心仪渥伦斯基的。她渐渐地开始丧失了自我。她生活着的唯一目的,仿佛就是竭尽所能去掌控自己的男人。她当然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就像一列汹涌而前的火车,她不能够刹住自己的脚步,只能随着惯性往前走往前走,即使明明知道前面是黑暗,是陷阱,是深渊。她也知道,自己在爱着,在极致的爱着,就是这种极致的爱。让对方想远离自己。想逃离自己。
这当然不是生活的常态。
爱情是绝大多数女性的必需品。
真正的爱情如同赌博,是人生的奢侈品。好的爱情是相互成就的,如同钱钟书和杨栙。但是,激情褪去,爱情会渐渐淡如白开水一样平淡,爱情会变成亲情。而正是这种平淡才是生活的常态,才能令我们安稳一生,就是这种常态,才让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体味到幸福。
安娜极致的爱当然并非常态。安娜不知常,妄作凶,所以,她的爱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最终导致双方的毁灭,她走向了铁轨,在铁轨下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沃伦斯基走向战场,一心求死。
道德经十六章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安娜是不知常的女人,在咎由自取,在自取灭亡。
如果安娜真的能够把这种激情转换成亲情,如果安娜真的给予渥伦斯基一定程度的自由,如果安娜真的能够不以对方的爱为生活全部支撑,如果安娜能够渐渐的以自己为支撑,如果安娜没有失去自我,如果安娜的爱不那么“满”,可能她的生活会柳暗花明会蔽而新成。道德经说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是说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爱”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安娜极致的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
伊甸园智慧树上的禁果如此诱人,平凡如你我很少能抵制住它的诱惑。服用后是成就还是毁灭,全看个人造化。安娜和渥伦斯基运气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