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憧憬未尝不是一种欲望,我们的梦想还是当初纯粹的梦想吗?
今天在看一本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书,里面讲到了,我们时常心存无法清除的闲思杂念,而闲思杂念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的欲望,进而让我们产生了焦虑,就像如今的社会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陷入到焦虑当中,严重者可能引发抑郁症。
这么看来,是欲望引发了我们的焦虑,这么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抛弃所有的欲望?就像朱子理学所说的,去人欲存天理。我们知道,完全抛却欲望是不可能的,而且也这不符合常理的。
如果完全抛弃欲望,比如我们抛弃进食的欲望,那么我们将身之不存,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讲什么道理了;另一种是极度的欲望,也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之欲望,置他人之不顾。很明显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这是两个极端。
那么剩下的就只能取两个极端中间的,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把握一个分寸,不能完全没有欲望,也不能不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伤害到他人。只有保持一个合理的欲望,才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动机不同,我们行动时的指导思想也不一样。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我们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当一名医生,当一名发明家。那个时候的我们比较单纯,没有考虑做一件事情挣钱的多少,只是考虑自己的爱好,考虑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而后来我们变了,我们变得一门心思只想赚钱。
我们当初的欲望也发生了质变,当初我们想要成为科学家,是为了能够发明创造一些好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他人,或者帮助整个人类生活得更好。而如今我们想要成为科学家,是为了想要赚更多的钱,想要生活得更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想要的太多太多。
我们没有限制的欲望,让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我们却无法得到,这便让我们陷入了痛苦,产生了无尽的焦虑。而我们没有去考虑我们的这一种欲望合不合理,或者说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够不够多,我们变得越来越欲壑难填了,这将会导致我们忘记生命的本真。
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憧憬,我们的渴望,本来这一些都是非常美好的词语,本来这些词语也没有什么偏好,但是我们异化了这些词语,我们让他们变成了欲望的化身,或者是欲望的代名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让这些词语代表了我们过度的欲望。
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控制在一个不偏不倚的限度之内,也可以说是符合中庸之道。比如我们吃饭,如果我们没有吃饱会感觉非常的难受,如果我们吃了太多,也会感觉非常的难受,所以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吃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了,这是对身体最好的一种状态。身体给予我们的感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好,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呢?
我们的思想太跳跃了,他天马行空,他觉得一切都不够,他想要的更多。因此,有人会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这个修行不但修炼我们的身体,更是修炼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思想知道努力进取,也知道适可而止。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很多相反的字却恰恰组成了一个词语,比如高低,上下,长短,刚柔,大小。这样的词语组合非常的有意思,如果我们明了了这一些词语的奥妙,那么我们就会惊叹我们文化的神奇。我们文化当中的很多道理,就在平时我们的语言当中,就在我们所使用的字词当中,他已经说的那么的明显,然而我们却装作不知道。
当我们有一个想法生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应当经过慎思明辨,思考我们的想法的动机,思考他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如果符合,我们就应当努力的执行,如果不符合的话,我们应当及时的摈弃,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孔子所说随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