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人们习惯把幸福理解为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幸福应该是’无’吧,无病无灾,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读完这句话我感慨颇多,我觉得这六个“无”,道出了幸福的真谛。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竞争激烈的年代,能做到这六个“无”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不是今天牵挂父母,就是明天为孩子的学习忧虑;不是为平平的工作业绩而焦虑,就是担心孙子的肺炎何时能痊愈……
饭吃得没有滋味,是没有一心一意吃饭;工作做得没有趣味,是没有欢喜地工作;睡眠不能踏实,是没有安心地睡眠;散步没有意思,是思虑太多……
人生一辈子,短短几十年,有幸福和快乐的美好时光,但是很多时候是在紧张、焦虑、压抑、痛苦、失望和烦恼中度过的,常常是这个麻烦刚刚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出现了。烦恼、焦虑、痛苦、失落层出不穷,反反复复,就像长江黄河一样永不停歇、奔腾不息……
陈道明出道多年,却能坚守本色,很少参加圈内人的各种聚会。不执著于片酬,也不急拓宽人脉。他在不拍戏的时候,每日读书写字,弹琴下棋,有时候还会给妻子女儿做点针线活儿,是一个极具匠人精神的手艺人。闲下来的他会拿女儿、妻子闲置的衣服、饰品做成包包,做手工可以让心沉静下来。
冯小刚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悦妇孺”,用你写字弹琴的时间组织几场饭局,多开几家公司多好,奇淫巧技又不能赚钱。
可陈道明却说:“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仅仅一句话,是显露出陈道明的境界。
陈道明之所以能人过花甲还丝毫没有中年男人的油腻,这些“无用”之事起了大作用。
这个“无”字的确是一个高超、伟大、美好、神圣的字眼。
做一个“无事”之人真的很了不起。什么是“无事”?无事并不是不做任何事,而是做事时没有挂碍,心无旁骛地做事;中途没有变生肘腋、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
如同无门慧开曾写过一首名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写出了“无”的最高境界。
林清玄写到:“唯有活在当下的人才可以无事,每一刻都尽情地、充满地、没有挂虑地去生活,活活泼泼、欢欢喜喜、全心全意。
一刻无事一刻清,一日无事一日好。”
可以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去公园里走走,时而快,时而慢,什么也不想,抬头看看万里无云、湛蓝广阔的天空,看看那些渐渐枯黄的树木,静静呼吸沁人心脾的空气,感受树木发出的清香,驻足欣赏一下公园里拉二胡的老人演奏出的美妙音乐,尽情地感受秋日阳光的温柔抚摸,自由、轻松、舒适、惬意的美好感觉会油然而生。
放一首喜欢的乐曲,心无旁骛地听一会;慢慢地做一顿喜欢的饭菜,享受做饭的乐趣;读几页喜欢的书,感受文字带来的充实和清雅;给好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打一个电话,送去自己的关怀和问候;洗一盘自己喜爱的水果,静静地吃上几个;去超市购买一些喜欢的零食,坐在沙发上,慢慢享受一下零食的美味……
【林清玄美句】“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
我们的日子过得真是太匆忙了,也太粗糙了。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再慢下来才是最接地气、最有智慧的活法。
人原本就该这样活着,工作时一心忙碌,休息时彻底放松,抽空做几件无用的小事,才能真正感受到活着的美好和快乐。
林语堂就曾在《京华烟云》中写道:“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昨天偶尔从微信里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暂时的消极停顿,真正是一种智慧的拐弯,拐向平静从容,拐向自在自我,拐向随心随性,是从精神方面对负能量适当的散发方式,是另一种对生命的珍爱和敬重。”道出了无事的真谛和本色。
“吃饭无事,工作无事,睡眠无事。
真的,无事最可贵。”——林清玄
无事是人生的最好境界。能够真正做到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无牵无挂的人,才算是真正活明白了,活清楚了,活通透了,活出韵味来了。余生愿做一些无用之事,成为一个有趣之人。
半生已过,人生不易。
以网上读到的一句话结尾:
“愿你此后余生,能为春日的繁花惊艳,为夏日的绿荫感激,为秋日的
余晖驻足,为冬日的飞雪怡情。”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天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