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今天刘同的签售会之前,已经在心里演练了无数次握手的场景,比如一定要翻到有天空特写的那一面让他签,然后特矫情的说一句,我成长的天空有过你留下的痕迹云云。结果那五秒我做的事情只有,左手拍照,右手赶紧握手,大脑一片空白,重复了两声“谢谢”。不等清晰的看清楚刘同的眼睛就被一旁的助理连推带拉的带下去。流汗
昨晚去听了他的宣讲会,简单,真诚,没有洗脑一样的说辞,不用在舞台中央撕心裂肺的为青春呐喊,像是一场朋友间的叙旧,淡淡的讲着一个男孩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点滴,带给我们的感动也是不经意的,没有被刻意点破。以下是我的四点体会,和正在或者曾经青春作伴过的你们分享。
不怕孤单,不怕丢脸,找到问题关键,爱护家人
首先是不怕孤单,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总会感到莫名的孤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不要感觉自己多遗世独立,大家都有惆怅,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不要忙着伤感,忙着顾影自怜,不如自己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即使这些事情当下似乎并无多大意义,也看不到希望,坚持下去,总会有一天会发现其意义所在。不要害怕孤独,学会享受孤独,学会安排一个人的时间,慢慢的就会习惯,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静静的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更好的认识自己,解剖自己,这些孤单的时光会成为我们将来不得不奔波于梦想和现实之间时最为怀念的部分之一。
第二点是不怕丢脸,为了一个目标或是一个梦想,豁出去吧,不管会不会丢脸,只要是道德允许范围内,丢就丢吧,即使还是失败了,事后回忆起来丢脸的那一刻,也会在心里赞自己,说那时候的自己真牛!为梦想拼了就是青春个性张扬的方式,不是说再不疯狂就老了么,为梦想疯狂,多棒。拼尽全力即使被嘲笑,也无所谓,嘲笑你的人根本不是懂你的人,所以根本不用在乎他怎么说,有时候我们没有跨出那最后一步,不是缺乏能力,不是缺乏自信,只是缺了那么一点不要脸的勇气,所以努力去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第三点,先说个故事吧,刘同在十七岁的时候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惨,因为在班上,老师不搭理,男生不搭理,女生更加不搭理,在家里,不受父母待见,没有零花钱,不能买新衣服,让长得本来就不好看的自己更加不好看,为了让自己被关注,他拼命讨好班上的同学,男生打篮球时,他买水做后勤,女生肚子饿时,帮忙跑腿买早餐,但是,他发现,这样做的他在别人眼中依旧只是个跑腿的,还是没有人真心愿意和他做朋友,于是在他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掏出一张白纸,在上面重重的写下,我好惨三个大字,之后列出所有这些日夜折磨他的问题,这个不理我,那个不理我,长得不好看等等,列到后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后一个问题往往可以解释前一个问题,例如,没有零花钱的原因是父母不待见,父母不待见的原因是老师每次开家长会都不会提到他,所以他就把没有零花钱和父母不待见都划掉了。又比如不被女生理会的原因是不被所有人理会,所以他又将不被女生理会这一条划了,就这样,他一直划一直划,最后只剩一条,成绩差。用刘同自己的话说,那一刻他毛骨悚然,因为那时候的他会为所有事情担心,被所有划掉的问题折磨,成绩差这事却从没让自己烦恼过,而经过这么一折腾,它竟然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听后很有感触,可见每天唠叨着郁闷,烦死啦的我们很可能就是没有找到所有问题的根源,而这个根源又或许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点。由此可见整理凌乱思绪在这个凌乱的年纪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承接第一点,这就是很适合一个人静静做的事情。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在昨晚最煽情的一刻让每个人再次体会到的,爱护家人,我们的青春是父母的年华老去换来的,我们成长最残忍的代价就是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他们会用最残忍的方式逼我们一夜成人,唉,如果你们都不会离开,我还要这苦逼的长大干什么。故事是这样的,若干年前,刘同全家第一次出省到深圳旅游,第一次进商场的妈妈没有听儿子的劝告,连续三次在专卖店和售货员讨价还价,让刘同觉得很没面子,带着年少的好强和固执愤然丢下妈妈,朝着相反的方向决绝的离开。扔下妈妈一人在偌大的商场,那时候没有手机,事后刘同说他当时并不知道妈妈身上有没有带钱,也不知道她忘没忘回宾馆的路,但带着年少的倔强他也没有回头,只是坐在房间一直等,晚上十一点多,妈妈才回来,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刘同说这会是他一辈子的遗憾,让他愧疚一生的遗憾。我们呢?在一遍遍和他们解释手机的各种功能的时候,表情是否会越来越不耐烦?当他们询问你的工作时,多少次用“说了你也不懂”这样的字眼让他们默默转身。放假回家,又有多少时候对着电脑,对着手机,忽视了旁边失落无奈的眼神。他们或许并没有将不满和失落表现在我们面前,因为他们会自我安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要忙。而我们就真的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忙,忙到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去想多久没有陪他们聊天,多久没有回家。可是你发现了么?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角色开始对换了,发生争执的时候,低着头不说话,沉默的变成了他们?这样的转换,他们会不会不习惯,会不会有些欣喜的同时也会有些失落。
我不是刘同的铁杆粉丝,但很欣赏他,知道他是在职来职往,站在达人席上的他感性和理性并驱,总能一针见血指出选手的问题,却也常常看到他泪洒现场,读的他的第一本书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封面的话记录如下:
你觉得孤单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
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
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知道谁是你的贵人
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联想到前几天看的《致青春》,弱弱的问一句,青春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也许是就在我们回忆,叹息,感慨的时候吧!无论怎样迎着风的方向作死的奔跑,总有太多来不及,来不及和童年说再见,来不及记录太多人和事,来不及欣赏沿路每条小溪,来不及和离开的人好好告别,来不及完成一首有关青春的诗。时间总在肆意挥霍的年少轻狂,将死未死时的拼命挣扎,擦身而过时的强装淡定中溜走,不管愿不愿意,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那不如一起约定下一个十年,当那时的我们从回忆的漩涡中惊醒之后,彼此默契的一笑该有多美,如果可以问心无愧的说一句,这样好的时光我并没有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