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喜欢当老师
小可妈妈和小可爸爸偶尔会吵架。
小可妈妈有个习惯,每次在朋友圈看到类似“好爸爸的N个表现”、“好老公的N大标准”、“妈妈请走开,这是爸爸该干的活”、“做到这几点,才说明老公……”的文章就会顺手转发给小可爸爸。
朋友圈的里的好朋友还会互相鼓励:他不爱做家务?把这篇文章转给你,正好可以教育他。
小可妈妈觉得,这些文章说出了她的心声,所以应该让小可爸爸知道。她的潜台词其实是:我说你不听,你看,大家都是这么说的,你总该照做了吧。
小可爸爸不喜欢看这样的文章。他一般忽略不看,该干嘛干嘛。
小可妈妈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回应,就会抱怨小可爸爸说:自己做得不好,我说你又不听,还不愿意学习别人好的经验,真是不求上进!
小可觉得这时候的妈妈就像老师在训学生:自己学不好,老师教又不听,让你向其他同学学习你还不乐意,真是太不懂事了!
但是,小可发现——
爸爸不喜欢当学生
每当小可妈妈抱怨时,小可爸爸一般假装没听见,心里却老大不乐意:别人说什么就信了,不看弱智文章就是不求上进?我的智商可没那么低。
实在躲不过了,小可爸爸会大声嚷嚷:你想要我怎样?难道我不是在努力做好老公好爸爸吗?有什么不满意就直接告诉我呀,谁有时间看那些莫名其妙的文章?
空气会在瞬间突然凝固。
好在,小可妈妈不想激化矛盾,也不想否认小可爸爸的优点,她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想激励老公更上进一些,都会以争吵无果结束?
不是都说——
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吗?
小可妈妈想不明白的时候会带小可来我家串门。她喜欢和我妈妈聊天。小可喜欢和我说悄悄话。
小可小声说:我不喜欢妈妈变成老师的样子,爸爸肯定也不喜欢。
小可妈妈则问:都说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为什么我教不了小可爸爸呢?难道我不是好女人吗?
我妈妈斩钉截铁地回答:你肯定是好女人呀,这点不用怀疑。但是赫尔岑只说过“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没说过“好女人是一个好老师呀!”
有什么不同吗?当然有。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写得很好,但为什么她从不说——好妈妈是更好的老师呢?因为妈妈就是妈妈,她的角色定位一定是高于老师的。
如果一位妈妈发现自己每天面对孩子做的大部份事情和老师做的差不多,只是抓学习,那亲子关系多半会出问题。
而好学校也不等于好老师。好学校也一定是高于好老师。
因为——
好学校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如梁晓声所说:好女人身上散发的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地妙不可言的气息。
好学校也是思想的孵化地,它不可人云亦云,传播垃圾信息。
好学校更是科学方法的集散地,有好的想法没有好的方法,是不可能造就科学成果的。
小可妈妈若有所悟:这样的好学校可不常见,那像好学校的好女人岂不更是凤毛麟角?
没错,做一个像好学校的好女人的确很难。但是,小可觉得,做爸爸心目中的好女人并不难。因为小可亲耳听爸爸说过:要是你妈妈不那么爱挑刺,那就太好了!
不如愉快地做同学吧!
据说,社会才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或许妈妈不该做爸爸的老师,而应该做爸爸的同学。同学之间有能力强弱之分,却无高下之别,所以遇到问题不是“我教你怎么做”而是“我们一块来讨论怎么做”。
而且现实中的学校有标准答案,而社会大学却没有。社会每天都在发展,瞬息万变,每个人都在时时做学生。就像我们看《奇葩说》时的感觉:我们的观念总是在不断被刷新。正因为我们自己也在变,谁敢说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呢?
孟子早就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爸爸们不假思索,把自己看到“好妻子的十大标准”甩到朋友圈,妈妈们一定会说他们脑残吧。
不过,如果爸爸们能加上评论说:这个标准答案肯定错了吧?我家那位不符合这标准却是妥妥的好妻子呀!妈妈们一定会乐开了花。
所以,妈妈们要放下做一所好学校的执念。世界变化太快,相爱相守不易,不如愉快地和爸爸做同学吧——面对世界,共同睁大双眼;面对彼此,共同探讨人生!
如果还能让我们这些孩子一块加入,那就棒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