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是一位年近五旬的医生。上个周末一起吃饭时,大家聊到眼下教育、就医、就业等社会热门话题,又讲到舆论导向对人的影响。酒至半醉,吴先生的话也多了起来,给我们讲了最近遇到的一件烦心事:
新年刚过,吴先生就接到一起投诉,说他救治措施不当导致病人去世。投诉人的母亲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去世前半年曾在吴先生这里接受治疗。按照吴先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该患者的病情一直都很稳定。吴先生对待患者细致耐心的态度,还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多次肯定。
两个月后,患者出现了其它病发症,吴先生建议转院治疗,并且亲自帮助联系了医院。转院后,患者接受新的治疗方案。三个月后,患者去世。吴先生行医几十年,见多了生老病死,对于该患者的去世也不觉意外,毕竟她已经是晚期了。
该患者去世是在2020年的9月,吴先生怎么也想不到时隔半年后,其儿子会提起投诉。患者一共有三个儿子,此次投诉的是其二儿子。经了解,此人是听了其他科某位医生对吴先生原先治疗方案的一句质疑,由此认定其母亲的去世属于医疗事故。
吴先生又是委屈又是气愤,自己工作中小心又小心,仅仅听凭其他医生一句话,就受到如此质疑;气愤的是,该患者的二儿子在村里游手好闲,欠了一屁股债,在其母亲住院期间,从来没有见他床前尽过孝。如今,老人去世了,反而闹着要医院赔偿。
让吴先生生气的还有如今医疗环境的不尽如人意。眼下,许多医院似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只要病人闹事,出于息事宁人或者人道主义考虑,多多少少总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如果遇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更是置医院和医生于难堪之地。
吴先生苦笑着说:"疫情来了,所有人异口同声地夸我们是白衣战士、逆行勇士,是英雄是楷模。其实,真的没有必要,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和本份。我们不需要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只要平时人们对我们多一点理解和信任,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