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 杨磊
《“不仁” “不屈” “不言”》
关于《道德经》第五章,通过跟着洪涛老师学习,才渐渐明白,并清楚了老子写这一章的逻辑关系:“众生平等”、“虚而不屈”、“多言数穷”。
首先,理解经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说,天地以及圣人无所偏爱,众生平等,对万事万物像对待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样。 这句话完全符合自然之道:
第一,关于“不仁”。1.首先,上天是公平的,天地生万物,万物自有生存的法门,古文里有这样的记载,上天给了老虎一副锋利的牙齿,给了狍鹿犄角,给了飞鸟一双翅膀,给了人类灵活的四肢与聪明的大脑。上天给万物的这些其实是万物生存的工具,这些工具赋予了万物生存的本领,赋予了万物繁衍的能力。就连残疾人,也会有能够让自己赖以生存的工具及本领。譬如盲人拥有的极度灵敏的听觉……
2.上天的公平犹如太阳一样,不偏私任何一物。因为太阳不会按照人类的贫富悬殊高低贵贱去分配阳光的多少,而是按照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周而复始,春种冬藏的规律,将它的光亮该分给多少就分给多少,该什么时候分给就什么时候给。我们把这种自然的公平理念用于现实生活,用于精英系统之中,它就成了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条件,它就使得万物遵循一定的规律,生生不息。 用这种“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来解读教育,那就是人们普遍期待的教育公平。人人都希望教育公平,人人都希望享受教育公平。可是现实中,往往由于地域的差别,经济的制约,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各地教育并非像老子倡导的那样“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公平局面。教育就不像天地那样不偏私,不怠慢。然而相反的,现实中的教育还制造出了一些人为的不均衡。比如教学设施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等等。而由此带来的是教育质量的不均衡。这样的不均衡,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的无休止的选择,必然导致很多人都想尽办法产生上名校的需求。这种教育不均衡带来的混乱现象,从小学一直延续到了大学。这样以来,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地域经济与文化,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近年来,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各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解决人力、物力的相关措施,比如,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招聘教师向农村流动等等,都足以说明政府在采取必要的措施与行动。众所周知,教育的落后带来的是必然是经济的落后。那么教育要复兴,首要解决的教育的公平。 社会制度的完善,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修正变革,那么,当下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他不会拘泥于教育的条件,不会拘泥于外部的教育环境,他会要求自己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并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有主宰能力的教育领导,他会情系教育,要“在其位,谋其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他会本着有条件要利用条件改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改变。他会明白教育不能等,孩子成长不能等。那么这样,只有这样,才是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不公平之下的教育公平。
第二,何为“虚而不屈?” 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偌大的区间好比是风箱。风箱內空虚,却生风不已,愈动愈多,以至于无穷无尽。” 洪涛老师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举例说:风箱之所以能够让灶中的火越烧越旺,那是因为风箱鼓风的缘故; 锅中的粥之所以能煮得喷香,那是因为有火的缘故。由于风箱是空的,才有可能“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这大自然中的“无”拿过来解读教育,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教育是一张白纸,在孩子这张白纸还没有被我污染的时侯,能够及时给予孩子“修之于身”,引导以“正”,就像佛语中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不论是教孩子以道,还是教孩子以术,均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相反,一旦孩子大脑里输入错误的信息,或者沾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再去纠正,那么为时已经晚矣。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好心的游客,看到一只鹰想啄从龟巢里探出头来的小龟,于是把鹰赶走。他为了保护小龟不受鹰之伤害,又把小龟抱起,扔进了大海。他以为,这样小龟就安全了。可是接下来,惨剧却发生了。小龟返回之后,只见成群结队的幼龟倾巢而出,并很快引来了鹰、海鸥等食肉鸟,让在海滩上爬行的小海龟几乎全部成了这些食肉鸟的盘中大餐。好心的游人哪里知道,那只探出头来的小海龟其实就是龟群的“侦察兵”。游人的举动让龟巢中的幼龟群得到了错误的信息,结果酿成了如此惨重的悲剧。 这则故事警示我们,教育孩子,应及早给予孩子正确的知识信息,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走正道,这才是抓住了教育孩子根本。
第三,“多言数穷。” 这里原意是指,如果政令过于繁多,就会行不通,就会遭致失败,还不如坚守空虚无为。管理的无为,是要做好自己,用儒家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反之,“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乱也。”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关于“多言数穷”,洪涛老师列举的一美国航空公司关于如何落实航班整点起飞为目标的例子。总经理卡尔的管理之道“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这样的理念让最后的结果是:省钱,省力,省时。是的,这样无为而治才是大治。作为洪涛老师的学生,跟着老师走过了四期经典致用课程,常常得到老师的引导与启发。老师说管理就是“无为”。于是我就按照心中的那个教育目标,做好自己。那么全校老师就自然而然地跟随校长走进了共同发展的梦想之道。这种理念,就是老子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无为”。 另外作为领导,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切忌把话讲得太绝太满,因为讲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是不容易收回来的,话讲满了,讲绝了,很容易伤感情,很容易制造压力,很容易产生对立面; 讲话也切忌把话说得太空,因为讲话太空会让人摸不着章法。少说多做,以身示范。“君子言有物而行有恒”,这里强调的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领导如此,那么作为员工,也应该少说多做,做好了,不用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依然功绩不损。其实我们常常遇到的,越是信誓旦旦的人,往往越是让人放心不下。 同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我理解它又沟通的一门法门。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着急的事,慢慢地说;大事要事,想清楚说;小事琐事,幽默地说;做不到的事,不随便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坦诚地说;该做的事,做好再说;将来的事,到时再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没有的事,不要胡说;伤人的事,坚决不说。” 总之一句话,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
这样,我们将老子的“众生平等”、“虚而不屈”、“少言守中”等哲学思考,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那么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未来,一定能够:谦虚自重,持虚守中,初心不变,圆满始终 。
写于2017年4月17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