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24篇文章。
我想聊一下昨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大一讲的是一个人网上公开自己的 教程,竟然也会赚钱,而且 还不是赚一点点。当时其实觉得挺惊讶的,他制作的教程有教人怎么··········,这其实 都挺简单的,可能只是我没有实践过,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很简单,事实上的难度我考虑不到 。但是,我就是想不到这为什么会赚钱呢 ?是怎么赚钱呢?可事实上,就是赚了。只是到现在我还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不说其他的,在此之前,我就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写文章、会说话 也能赚钱,不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你从没想到过。活了将近三十年了,就是,这二十多年自己从未接触到过这方面的内容。这就是 最可怕的事情。你从未见到过 ,也就没有做到的机会。接着往下探究 没有做到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也就是你的身边,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没有这样做的人 ,或者说,因为你的工作,你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事或者人。你们谈论的事,讨论的人,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说不定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你开始做一件大家都不曾想到的事,那微弱的火苗轻而易举地就被扑灭了。
若是你足够幸运、足够坚强你的火苗没有被扑灭,你生活的环境里 遇到了这样的人,无论现在你遇到的那个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你都不可能远远的超越他。我觉得李老师在上周的文章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那些最终拉开差距的知识是没人教你也竟然学会的知识,是那些书本里没有的东西。事实上,能够写到书本上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过时的东西。只不过这个过时是相对的,所以要想向上走,最主要的是要看你接触知识的早晚程度,你真的去实践、去应用的早晚程度。仅此而已。
对我而言,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呢?
对于阅读与写作这件事,从整个人群的比例来看,我接触的算是比较晚的,而我在这方面又算不上那种特别用功的人,我也知道事实上我写的不好,我也没有整天在琢磨怎么写的比较好,我只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写,一直写。我也不知道结果到底会怎样。但是对于这一段老师一直提的区块链接技术而言,我觉得按照比例我应该属于比较早的那一拨人,可是,我就是不行动,迟迟不知道怎么行动,感觉又没有钱,又不懂,它属于一种我消化不了的知识。我甚至觉得我连开始的门路都没有。所以,机会这种东西 像是什么 呢?你越是抓不住,以后的机会也很难抓得住。这似乎是一种恶性循环。
至少要有一次,把一件有价值的东西 做到极致,这是突破这个恶性循环的 方法。开始的时候,可以不贪多,但是,就是要在某一个专业成为那个能说的上话的人。如此下去,人生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变的越来愈好。
第二件想要讨论的话题是旅游。小长假刚过,朋友圈总是有人分享出来旅游的照片。其实,现在的我是弄不清楚出来旅游 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旅游,似乎是为了拍照片,是为了显摆。我似乎是过了这个年纪了。虽说还不老,但是,对于这样的事情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趣。
我不知道生活是怎么改变一个人的,以前在家的时候,我就是最不爱吃的饭就是面条,而现在呢,最爱吃的就是清汤 面了,一个人的口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我是一个不能在家里呆的人,不是找个玩,就是去那家看看,我是一个不沾家里的土的人,现在呢?我是一个整天窝在家里的人,最享受的状态就是独自一人在家,也不换衣服,就穿一身睡衣,真的很舒服,想吃饭了就随便 做一点,或是随便吃一点零食什么的,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之前,对我来说,旅游真的是觉得很好的 一件事,能看见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我还记得,那年在昆山做暑假工的 时候,周末,大家都觉得累 、或是觉得不认识路或者其他的顾虑,我就是一个人在那个城市出来旅游,当时也没考虑怎么坐车,会不会遇到换人,当然也很恐惧,但是就是行动了,我会记得,那天傍晚下雨了,真的是遇见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就是还是很开心。但是现在的我,真的再也体会不到那样的心情了,去旅游真的的觉得没什么可看的,反正都是人,即使是旅游也会抱着手机 ,也会想赖在酒店里不想出门,也许我会遇到一些比较有趣的人,一些比较有趣的事,但是这些人和事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多大的 影响,过不了都是好天就忘了,也就是说,很难从旅游中发现很深的价值。还不如我从书本上看到的,或是 从视频上看到的效率高,看到的价值大。所以,有时候,懒,不想动,不见得就没有做事,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价值不是不对,而是,我觉得没有那么适用。
就好像,我的父母怎么都不会想到投资能赚钱的,他们的脑袋里,就是要上工,然后才能赚到钱;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要搬迁,要住进社区 ,住进单元房,也就是之前种种的生活习惯都要被颠覆 ,土地没有了,院子没有了,日常中的很多事都消失了,他们会变得失去生存能力,会变得无所事事,他们一定能过去,但是,其中经历的痛苦与折磨是无法预料的。这样的他们是已经适应经历一直以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或者生活从来没有大的改变。而现在的社会,不再是这样了,到了有一天他们不适应的时候,就会很痛。
所以,变化,要趁早。成长也是,越早,之前那种思维还来不及固化,就越能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