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近五年断了学习,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那就从这本《好好学习》开始,重新上路。
离开校园后,也曾经学习过,但是因为最终的一个所谓的问题”学来做什么?”而断了学习,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开始,源于一种恐惧,一种对于自我能力止步不前的恐惧。本职工作并不喜欢,所以就尝试着去学习其他能学进去的。现在的认知告诉我,那时候我是有成长的需求的,虽然那是一个好种子,但我终究是没有好好的灌溉它,就这么放弃了。
从《好好学习》这本书提到的临界知识概念,无论学习的是什么学科,只要足够深入,到了一定境界,就会触碰到临界知识*;随着坚持学习者对多学科的学习的展开,临界知识最终累积下来得到的多元思维模型*,会形成对世间问题(包含工作、学习、生活)基于自身水平的解决办法;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检验自己的思维模型,不断修正。在打磨出各种技能的同时,更是得到认知的提升,这就是成长。想要学习,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那就去学好了;不知道要学什么,那就从自己感兴趣的开始。要告诉自己的第一点就是,开始践行。
无论是在学习中的思考,抑或是在应用中检验式的调整,书中提到的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都必须采用“黄金思维圈”进行思考。所谓“黄金思维圈”,作者告诉我们,思考不要仅仅停留在what层面,要多问自己why,最终确认how。多问自己为什么(why),进而挖掘出现象后的本质,尝试用更基本的原理去解释问题,这就是临界知识的关联和应用。而在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如何挖掘本质?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常常过于片面,只能看到问题本身。正如要打开一把锁(解决一个问题),只盯着锁是无解的,钥匙一定不会在锁上。书中提到了“系统性思考”——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把这个问题尝试放在更大的系统中去运动着看,找到相关联的因素,最后确认“关键解”。在学习知识时,从知识点出发,不断深化,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目标,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在看问题的时候,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利用思维模型,得到自己的how。读到这些,我便发现我是一个思考得过于浅浮,且没有自我思考体系的人,或者说在思考方面有很多逻辑不清的地方。这促使我想要读一下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读物,积极建立自己的思考逻辑体系。
我并不是没有学习过,以往看过的书,常常看过就忘记了,并没有真的去改变什么。如何将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应用于自身,在这点上作者也提供了方法——写反思日志。反思日志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记流水账,或者一时得意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它是需要将我们想要改变的地方、关注的内容引入,每天对照反省自己的行为。通过这种不断地刻意练习,将新的内容内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不会因为个人的停滞不前而等待;我们的生活随着这人类推演的历史洪流中不停地前进。不放弃对自我的成长追求,把好好学习做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不仅仅是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的积极应对,更是对自我的一种实现。我相信我会得到另一种喜悦!
“认知优势将成为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普及之后的新的机遇红利。”最后以这句“俗话”自勉、共勉。
注:
1、临界知识: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是更基本的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现象的一种更具有普适意义的知识。比如有:复利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等等。
2、多元思维模型:《穷查理宝典》中提到,鉴于最近接触的很多信息都提到了这本书,故正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