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是一个汉语成语,哀鸿:哀鸣的大雁。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出自于《诗经·小雅·鸿雁》。
中文名
哀鸿遍野
外文名
lit. plaintive whine of geese (idiom); fig. land swarming with disaster victims; 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
体裁
成语
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
近义词
啼饥号寒、饿殍载道、民不聊生
反义词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情感色彩
贬义
结构
主谓式
语法
谓语、定语、分句
成语解释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遍;到处。野:田野,郊外。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成语典故
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周宣王即位,他带领卿士巡访城郊,见到处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1]
词语辨析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1]
清·梁启超《新罗马》:“哎呀,我记得历史上的罗马何等殷阗繁盛,怎么今日却是哀鸿遍野,春燕无归,满眼凄惶。”[2]
清·汤斌《睢休二邑秋灾情形疏》:“今春卖儿卖女者,有售无受,以故哀鸿遍野,硕鼠兴歌。”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二章:“这是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的大地,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啊!”
峻青《壮志录》:“他们就曾亲眼目睹过那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的惨象."”
《海南日报-两市哀鸿遍野》:跌停的股票高达48家,可谓是哀鸿遍野!
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寓意
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鸣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参考资料
[1] 哀鸿遍野的意思.www.chengyuwan.com [引用日期2013-03-19]
[2] 百度词典_哀鸿遍野.百度词典 [引用日期201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