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时,在他告别“人间”,准备去喀山大学去的时候,回了趟家乡,和他的外婆告别。
在看到外婆和阿廖沙(高尔基)告别时,都明白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在见到了,心情感觉很沉重,可能是在第一部书《童年》中,外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勤劳、乐观和爱是我对她最直观的判断,所以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很不情愿送别她吧。
最后,当年迈的外婆站在码头,用她那不舍的眼睛看着阿廖沙的船渐渐离去,但面对着滚滚江水和一颗要离开的心,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不断的用手擦着眼泪,这就是他们最终的分别。
不久后,阿廖沙收到消息,外婆去世了,他最终也没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
外婆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在《童年》一书中,大部分都是写关于外婆和外公的。
在最后的章节,书中关于阿廖沙和外婆分离的文字,用的章节很短也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煽情和描写,我觉得挺可惜的,一直希望能看到阿廖沙又回到家乡多陪陪外婆,但文字虽少,却让我很感动,心潮腾涌,眼睛也被泪水模糊。
因为书中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其实我是一个挺不容易动情的人,生活中也很少去听一个故事或看一个电影就哭的稀里哗啦。
因为从2001年就开始一个人在广东工作,很长一段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去生存、去处理一切事,和家庭也比较疏远,几个月的时间也才打一次电话回家,感觉就是这些年让自己变得疏远了亲情和父母的关系,变得有些缺少感情、铁石心肠。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奶奶也是和我们住在一起,身体一直不太好,当时在家里是和父母、奶奶住在一起,由于性格的原因,平常和奶奶的聊天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只是知道奶奶和妈妈的关系并不是太好,经常发生矛盾。
长大后,就远远的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奶奶,从来也没有太多的感触,没有去思念过什么,只知道自己在外面自由的去飞。
现在看到书中的内容,不尽然回想起一些事。
记得有一年,过完年,马上又要离开家了,刚刚走出家门远去,突然回过头来看了一眼,竟然发现奶奶远远的站在院子门口,矮小的身子立在那里,靠着门,孤零零的,唯一的孙子一去又是一年,看着我离开的方向,还在用手拭擦眼角的泪水。这其实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奶奶。
当年五月,奶奶去世了,而我也没有回去。
很奇怪,很多以前的往事平常根本不会想起,但是在某一瞬间,或者一件事、一个人可以让你泪流满面,可能很多事根本不曾忘却,只不过驻留在心中某个角落,等待着你重新拾起或者翻开。
有时候,别人告诉我,想要作为一名作家,一定要去多经历你想要写的那些内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可以去感受、去思考的内容,但是我们缺少去发现的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