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没有想过腊八节,却在别人的感染下过了一回。
早上去给妈妈买药,顺便去姐姐那儿,她们熬了一锅腊八粥,说今天吃了还要剩点,说明年年有余,外甥女苗苗还专门去寺庙上香去了,也刚回来。
这个苗苗什么都信,出门看黄历,孩子要是晚上连续睡不好哭闹就要收拾下,说见到不好的东西了,当然该补的都给补着,比如维生素D,DHA,钙和锌,我是天黑就不敢去我姐那边了,因为有月娃。
也难怪,她小时候在我妈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了农村的一些习俗,我妈学大悲咒的时候,因为不识字,还是她给念着教的。我原来是深恶痛绝农村的一切旧习俗,认为都是迷信罐罐,后来发现有些东西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像舟曲正月十六的迎婆婆,整个县城比过年都热闹,我们本地的“篡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反正很热闹,还要在街上走一遍,如果从谁家门前经过,还要放炮的,看来我需要了解一下,住在当地就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微信群里侄儿康康发了张照片,正在做腊八粥,他在成都学厨师,说那边做的腊八粥加腊肉,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咸的腊八粥,百度了下四川腊宝粥确实是加腊肉的,还加豆腐干、花生米、蒜苗、红萝卜、香菇、粉条等,看这些食材感觉也一定很好吃。但平时我们有这样熬稀饭,我们叫菜稀饭,有点大同小异。
百度了下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下来。
看来苗苗去庙上有道理的,妈妈说腊八寺上有会期的,还要统一吃腊八粥的,她原来身体好的时候都会去的,可惜现在去不了了,看到她遗憾的眼神,我决定这个腊八粥一定要让她喝上。
我赶紧去超市买了现成的配好的腊八粥的食材,回家就熬上了,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吃的腊八粥,感觉特别好吃!看来每一个节日都值得去过,因为过节也就是给生活增加了名正言顺的仪式感,只是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
过了腊八就是年,希望每天都像过年一样,有好吃的,关键有个好心情,也希望妈妈身体能好些,只要不天天躺在床上,我觉得那是比过年都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