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又到了一教研课一反思的时刻了。爱把事情拖到最后做的毛病总改不掉,导致课上的状况不断。周三试课,效果不太理想,今天的状态相比昨天好了许多,但终究不让人满意。
一、不打无准备的仗
课前每一个敷衍了事的地方,都会在课上被无限放大。每次熟悉教案时,一到新授结束,我就没往下研究了。想着后面的内容无非就是将几道习题而已,学生做一做,然后师生共同核对答案。今天在合并统计表时,出现了前后数据不一的情况,给我的课堂减了很多分。在讲解“超市进货”这一题时,我没有认真研读题意,分清具体是销售额减少还是进货量减少,导致学生分不清楚。在制作统计表时,纸张的颜色没选好,字很小,排版不规范。
以前上课都是时间到了还意犹未尽,今天边讲边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巴不得马上结束这节课。这就是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后果。
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倒是每次特意准备的课,上起来感觉却很生疏,学生的反应也不如平常课。我想这应该归因于我使用的教案是别人的。平常上课时,我会结合自身的优势,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句说的话。但是一到上教研课,我就会从一师一优课上找几篇优课,组合在一起,然后把这篇教案背下来。别人的东西或许某个点可以借鉴,但终究不是我的,也不一定适合我。
三、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的重点是复式统计表,在学习完新知后,可以花个两分钟时间点题,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知道为什么要学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是向走形式一样一句话带过。
四、课堂要有新意
其实,通过外出学习,我也接触过不少有意思的数学课。有数学绘本课,思维导图课,有乘法变奏曲,投石问路,大数据时代小数据分析。但是这些东西,一直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我的笔记本里,从来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我把这些都辩解为自己很忙,没有时间,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的时间又花到哪里去了?
五、环节要少而精
六、学完新知后要及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