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盛。各国公子和贵族大臣,有意建立起个人品牌,他们广招能人,蓄养死士,壮大自己声势。其中最著名的有: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号称战国四大公子。毛遂出自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这一年,秦国与赵国交战,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原来自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力大减,失去了独自抗衡秦国的能力。
赵王无奈之下派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搬救兵,平原君要从门客中挑选20个有才能之人一起去楚国,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毛遂站出来说:“要去楚国可以带上我,凑足人数就出发吧!”平原君颇感意外,说道:“先生到我门下三年,一直默默无闻,就好比锥子在口袋里,有头就会露出来,我没有看到先生才华,还是留下吧。”毛遂说道:“我不过是今天才打算进口袋罢了,如果我早在口袋里,那可不仅仅露出那一点锋芒而已。”平原君终于被毛遂说服,带他一起去了楚国。
平原君到达楚国之后,得到了楚王的招待,楚王政治上保守,不愿意因为赵国而得罪了秦国,出兵之事久谈不下。毛遂见此情况,持剑上殿,据理力争,将助赵好处与秦国的虎狼之心表达清楚,说清利害关系。楚王终被说服,答应与赵国联盟。不久之后,楚国魏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国退兵,邯郸之围的危机化解了。毛遂回到赵国之后名声大振。
电视剧《大秦赋》给了毛遂很多的戏份,最后卷入赵国皇位之争,被杀身亡。关于毛遂最后的结局,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录,一般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邯郸解围之后燕国发兵攻打赵国,赵王非要毛遂为将军领兵拒敌,最后战败自杀身亡。我认为这个传闻并不可靠,那赵王得昏庸到什么程度,要把文臣当武将用?可以和秦国对战的君主就这么差吗?赵国就算再弱朝廷能没有征战的武将?
第二种,毛遂在平原君赵胜死之后,深感奸臣当道报国无门,所以辞官回乡。后来在秦国灭赵的战争中带领乡民奋起反抗,死在了与秦军的战斗之中。我更赞同毛遂最后这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