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思考的逻辑,这次接着写“解决问题的逻辑”。
问题,是指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通常,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外乎下面3种:
- 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解决方案)
- 应该做吗?(已给出解决方案)
- 应该怎么做?(已知并接受方案)
解决问题时,一般会遵循下面的问题顺序寻找答案
- 是否可能有问题?
- 问题在哪里?
-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 能做什么?
- 应该做什么?
问题1,2是为了界定问题,问题3是为了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4,5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解决问题的理想流程也就分为了3大步。
1. 界定问题
问题来自现实和目标的差距,这种差距来自一些背景,并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产生。条件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小到想早起却不能,大到国际纠纷,宇宙规律。因此,需要了解并确定差距的性质。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弄清楚:
- 问题发生的背景
- 困扰/困惑是什么?
- 现状是什么?
- 期望的目标是什么?
拿书中一个例子来说明框架。假设一家大型包装食品生产商,需要在推出新品前在超市货架上进行试销。超市起初不同意,害怕这个新品打乱现有的货架排列。但是在厂商同意支付一定的试销费用时,超市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超市规模扩大,试销费用上涨到厂商难以承担,但是费用没有妥协的余地,看来除了拒绝付款,没有其他方法了,那超市也拒绝了试销的合同。
困扰产生的原因有:
- 外部原因
- 内部愿意
- 其他原因
根据解决问题的框架,问题可能有下列几种表现形式
最常见的问题
1.不知道如何从现状到目标
2.知道怎么从现状到目标,但不确定是否正确
3.知道从现状到目标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最常见的问题变形
4.知道从现状到目标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5.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但不知道选哪个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况
6.知道现状,但不能具体描述目标,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7.知道目标,但不清楚自己的先赚
界定好问题后,还要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评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解决问题框架的价值,就在于能指导我们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时,提高找到问题原因和进行结构化分析的效率。
2.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
为了避免过度陷入收集信息的漩涡中,比较好的方法是简历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指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
设计诊断框架
结构化的分析只有3种: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
呈现有形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或行业都有清晰的结构,系统现状图或理想状况图能够帮助找到和分析问题的原因。
例:
寻找因果关系
例:
归类分组
例:
把所有可能的原因安相似性分类,进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分类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3. 寻找解决方案
将各种可能性从逻辑上加以展开之后,就可以评估每种方案的风险,确定一套最终行动方案。
界定问题和结构化分析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问题的原因可能模棱两可甚至错误表述。问题也有大量的相关数据,为了确认问题,甚至会产生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使用良好的分析框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聚焦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