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里的守望者

  我们曾读过或是听过《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是一部外国文学作品,相对于中国的文学作品而言,尤其是它的原版(英文版),阅读起来还是挺难受的,因为在我们的阅读习惯里,中文才是我们最熟悉的语言。或许,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那句有名的话语是这样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作品的理解,我们做不到每个人的想法都一致,因为这关乎阅读者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是他对作品内涵的解读,而人生阅历却是他对于作品弦外之音的理解了。

    今天,《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格式,抒发一下近段时间来所感所悟,暂且叫作《楼道里的守望者》吧。

    经过近三个月的观察,明确一个点。那就是,每天的晨读,学生都很用功,然而对于那些离学校比较近的学生,他们并没有住校,于是早上到校的时候,决然是不会进教室的,除非,晨读结束。

    刚开始的时候,晨读是需要指导的,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随时关注,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就只得在教室里来回游动,像极了《西游记》中巡山的小钻风。但是,到了后来,学生的习惯和阅读能力显著提升,那自然也要给学生留点空间,先是全体同学的晨读,其次才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晨读。那这个时候,对于时常游荡于教室角落的我,也是该游出教室,阅读自己的书籍了。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窗外阅读自己的书籍,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这个时间段里,会有一些身影在眼角飘过,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特别留意。后来才发现那也是应该进教室而未进去的学生。

  以前发现的时候,或许是因为没有太留意吧,竟然都是一些陌生的面孔。后来,他们的动作越来越经典。悄悄的伸出头来看看位于楼道左边的教室门口,如果教室门口平静如昔,那他们便放心大胆的缩回脑袋,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盘腿商谈,恰似当年的“三巨头”。但如果运气不好,发现了教室门口有那个熟悉的身影,那就只能牺牲一个同学的幸福了。

    这些现象,早已习以为常了。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也是近几年来属于我的处世风格吧。然而,就在昨天早上。晨读结束后,我又发现了那帮小家伙,这里面,原本没有太多的留意。但有一个奇怪的动作吸引了我的眼球。在哪个动作的吸引之下,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可思议的一幕,里面居然有我熟悉的身影。

    对于这个熟悉的身影,原本是在昨天,曾有一种冲动,想要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上说说的。可后来转念一想,万一这个同学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怎么办,毕竟她并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也仅仅是上了他们班的一门课而已。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当堂讲出来的决定。

    我很想知道,这种心里,是因为晨读恐惧症还是自己的惰性?人生的光景,很美,但与此同时,也很短。如果稍不注意,便会在你不知不觉间流逝了那宝贵而不可多得的青春。

  青春不易,且行且珍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