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上一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最后就留下了问题:有的马铃薯在液体中上浮,有的马铃薯在液体中下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课就在这样的问题中开展了,首先做探究活动,用钩码代替马铃薯测量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那么我选择用两个勾码分别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以及酒精中测量(此处帮助学生回忆钩码的重力,推测两个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以及酒精用了消毒液代替)。
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算出钩码在不同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以此发现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相同,接着便追问学生原因,引发学生继续思考……
出示实验推测,引导学生推测与验证同体积的清水和盐水的重量是否相同,盐水重还是轻水重?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它们的重量相同吗?怎么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接着安排活动,准备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电子秤、量筒和烧杯进行推测和验证,活动中用量筒分别测量出50毫升的清水和浓盐水,再向学生提问50立方厘米的马铃薯应该怎么测量?有学生提出排水法测量(这算是个惊喜),用烧杯装200毫升的清水,切分好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水位为250毫升时,排开的水量就是马铃薯的体积(这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想到,有学生用到了数学的计算方法),再进行测量它们的重量(由于学校器材关系,我选择了用电子克秤,所以没有机会向学生讲解天平的具体用法)。通过实验发现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比盐水轻,所以才会出现在浓盐水中上浮,在清水中下沉的情况,由此引出比重的概念,总结出同体积的情况下,马铃薯比重比液体比重小就会上浮,马铃薯比重比液体比重大,就会下沉,再次总结出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的原因。
最后出示比重计,让学生做一个了解,并举一反三,让学生们推测1立方厘米的塑料快,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比重大小和沉浮状态。然后举例漂浮在水银上的铜砝码和比较软木塞和糖浆的轻重,判断它们的沉浮。
最后,让学生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和重量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比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