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之儒1一百个袁大头传家
从南向北一条宽宽的马路把从西南到东北狭长的三家村一切为二,三家村顾名思义是三个大家族组成的村子,村子不大也不小,百十口人家,元姓人家稍多一点有四十几口,是人数最多的一大家,李姓和刘姓人家都是三十几口。虽然都是三家村的人,但是大家按姓氏分三块居住,倒也相安无事。
三家村最有名的人叫元玉亭,严格来说元玉亭并不是三家村的人,但是他的祖父却不折不扣的是三家村长大的。元玉亭在北京称帝的那年,三家村着实热闹了一把,毕竟是皇帝的祖籍啊,一人得道,鸡犬不宁啊!隔年元玉亭在中南海发丧的时候,三家村元姓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还是去了的,见着没见着另说,但是毕竟是没出五服的本家,不去是不合规矩的。
据说这几位到了北京,丧事已经办完了,元玉亭的灵柩也上了专列从北京也起运去河南彰德了,三个人辛辛苦苦找到了中南海,“恭办丧礼处”早已经拆了,经人指点找到了负责丧礼的李元洪府上,留着吃喝了两天,每人“打发”了100个大洋就回来了。
100个大洋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三人回到村子里,绝口不提大洋这回事儿,只是在往后的十年里,这三家各自置办了良田,翻修了祖屋,子孙兴盛,日渐的家业兴盛了,成了三家村里三个财主。
我姥爷元留仁先生就是其中一个财主的后代,传到他这辈上家业已经所剩不多了,好在还有十几亩好田、六七间房屋,也算的上是殷实人家。1942年委员长“不愿听灾,不愿救灾”,河南那一年饿死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姥爷家里就是靠着当年留下来的几个大洋度过了灾荒年代。我姥姥现在还珍藏着两块一元的袁大头,是不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就不知道了,我曾经试图劝姥姥拿去卖了,以现在的行情换个十万二十万的不成问题,姥姥说这是我姥爷留下的家底儿,不到万般无奈的时候是不能拿出来用的。
我姥姥不是姥爷的原配,是姥爷原配死了以后续娶的。姥爷的原配是童养媳,打小在家里养大了的,姥爷十八岁读完了书家里就给圆了房,没到两年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就是我大舅元斌。大舅五岁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了,姥爷因为读过书是远近闻名的读书人便进了村里小学当了校长兼任课教师,家里的地归了集体,也是在这一年姥爷的原配得了急病去世了。
过了两年,姥爷父母年龄大了,姥爷在学校里事多,还得教课,家里的老人根本照顾不过来,这时候媒婆上门了,说十里外的史庄有个姑娘不嫌弃姥爷是二婚愿意嫁过来,这还有什么说的,不等姥爷考虑,家里便应下了这门亲事,热热闹闹的就把我姥姥娶进了门。
等我姥姥生了我妈、二姨、三姨,大舅也结了婚分家出去住了,等到大舅的儿子出生的时候,姥姥又怀上了,这回就生了小舅。小舅的出生让姥爷欣喜若狂,但是他却没有等到小舅长大成人。
小舅出生的前一年,整个河南腹地爆发了洪水,土胚墙瞬间被洪水吞没,大水过后,整个三家村的房屋全部被抹平。灾后重建的时候,姥爷把大舅、我妈二姨三姨都喊到学校去帮忙,他是个实在人,认定的事儿不容更改,我妈他们尽管不愿意还是整天都去学校帮忙,姥爷自己更是整天整晚的待在学校,一砖一瓦的把学校建起来。学校很快就重建好了,比之前的老房屋更坚固,但是姥爷的身体也垮了,他经常胃疼的吃不下去饭,尽管那时候人都饥荒的恨不得吃土。
小舅还没一岁,姥爷就走了,胃癌晚期。姥爷这一走,家里真的是塌了天,姥姥一个人带着三四个孩子,舅舅还在襁褓之中。大舅向来和姥姥合不来,况且已经分家出去了,更别提让他帮这边了。姥姥辛辛苦苦把几个孩子拉扯大,送进学校里,吃苦受罪那都不用说了,可是再苦的时候姥姥也没有动过姥爷临走留给她的传家宝-两块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