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九洲芳文】专题副总编 尉迟小隐
这样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用来自【九洲芳文】专题、来自吉林、来自简书作者红海儿、来自我们最亲爱的马湖之边政委送的米做出来的。
每一粒都很饱满、泛着珍珠般的光,口感筋道,香醇。一点都不逊色于十几元一斤的米。
装米的口袋也特别可爱——质地是那种灰白色的粗布,上面有绿油油的麦田,有金灿灿的水稻,中间五个大字:原生态大米。
还有,红海儿手写的一张字条。非常漂亮的字,带着满满的诚意和爱。
她是冒着东北零下19℃的严寒,跑到相邻小镇,给我们发出的快递,只为省下每斤五毛钱的邮资。
特别感谢【九洲芳文】专题,他给了我太多太多展示自己机会和不断不断成长的能力。
不管我做什么,总是能得到团队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好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九洲芳文】专题第一届征文比赛颁奖晚会,二十三人次的奖项,涉及数十位嘉宾颁奖,获奖者依次发表获奖感言,中间穿插芳水、群主、政委的讲话,还要插入群友的表演节目……
如果有晚会现场,调度起来不是多难,但是在群英会,一个窄窄的手机屏幕上操作,就显得特别困难。
全程三个半小时,我一动不动地坐在饭桌前,带着耳麦,用尽了力气。
幸运的是,从芳水到各位颁奖嘉宾、编辑,没有一个无故离开,全部跟着我的脚步,走完了流程。
不仅如此,他们还帮我提醒嘉宾候场、提醒避免各种可能的疏漏。
为获奖者书写颁奖词,甚至做成音频文件,力求完美展示。
晚会结束后,纷纷向我祝贺。其实,我知道,没有大家的配合,我是没有办法凭一己之力,撑起任何一场晚会的。
就说默默无闻的专题文书翠婷吧,几乎看不到她在群里说话,但是她却是每次晚会从头到尾,最全神贯注的那个人。
因为,每公布一个获奖作者,她就要对应发出作者的电子版获奖证书。稍微分心或者疏忽,就可能跟不上节奏,引起混乱。
而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营造一个现场的感觉。这样的感受,会永远烙印在参与者心中,所以特别值!
还有几位宝妈编辑,晚上也放弃了对孩子的照顾和陪伴,全身心投入了晚会。
尤其是政委,每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加班到后半夜两点。却能在每次晚会都全程守护。
他推掉饭局、酒局、冷落朋友,从开始的热场,到中间的串词,到最后总结陈词,他见缝插针的讲解,适时的圆场,像润滑剂一样,让晚会轻松、顺畅。
有一次,因为来不及赶回家,政委竟然在一家酒店大堂,蹭人家网络辅助晚会进程。
每次晚会后,当我不无遗憾地说起这里那里不够完美的时候,他总是给予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来自群友的意见,感动了我,也让我成长。
其实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正如约瑟那天所说:
@小隐小隐,上次听了你的主持,有些建议给你。 首先你的整体主持非常连贯,显然经过精心准备。 和其它几位在流程上有充分的配合策划准备,我看到的有你和文书还有颁奖嘉宾等等。中间有出现尴尬,你也巧妙化解,灵活机智。 但我发现有两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一个大的地方是声音有些压抑,我猜测可能有三点原因,可能是你性格有点小内向。可能不是内向,是当时有点小紧张,但这个可能性极低。可能是环境不许可,怕影响家里别的人,所以你压抑了自己。这里可以改进。
第二个大的问题出现在作者致词环节,你表现得有略微小急躁。在此环节可适当加以调整。 因为当一个作者发言,哪怕是事先准备好,录音之前也要短暂考虑一下。录的过程里面可能会有一分钟。 一分钟录好之后上传会有短暂的因为网络原因的滞后。所以要留两分左右的时间。这个空档可以稍微加些其它东西进去,巧妙过渡。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约瑟说得太对了!
因为家人都在,孩子在学习,不想影响到她。本来那场晚会是想让别人主持的,但是找了几个,都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主持。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连贯问题,是个问题,控制节奏挺难的……
有一群互相鼓励的专题编辑,一群热情的简友……还有,政委颁发奖品背后的故事,每天,都会被深深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