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叶圣陶和夏丐尊合写的《文心》,感觉恶补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真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短暂的一周里和书中的乐华、大文、慧修、锦华等同学一起在枚叔、王先生的教导下如何阅读、如何作文。同时也对上世纪30年代的社会状况有了粗略的一瞥,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教师生活状况艰难。
在这本书名和内容都如此诗意的书中,我摘抄了不少对于80多年后我们日常阅读、写作、体会古文很有指导意义的几个主题。
1、语感与语汇
在阅读时,要多琢磨词汇,比如近义词,反义词。琢磨之后做好收集与整理,我们可以使用印象笔记或者Word文档、Excel等工具来随时记录看到的自己觉得用的妙的词汇。
文章的好坏,可从多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无法苛求速成,只好终身修养。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用词的不恰当就像是不分场合、不分时令地乱穿衣服。
要做到用词恰当,需要我们不断地看词典。对比、比较。
2、左右逢源
如何对待中学生中偏科的情况?一方面在别的学科中加入语文的角度来解释,比如绘画的意境与语文中的诗意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学好了语文,就像掌握了一项万能的工具一样,能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
3、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乐华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辍学了,但是他的父亲和他说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在社会中依然可以学习,自学是今后一生都要进行的。
乐华去了铁厂当学徒。在此期间,晚上仍然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同学们也将学习的见闻以及王先生的讲义写信给他。
我们更要知道,进学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识,但是离开了学校并不就无从学习。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校内,学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我们自己不要学习的话,便是在最便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所以,退学不就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自学的态度和能力在我们这个知识竞争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
4、小说与叙事文
小说: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醒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必须含有暗示的力量;
叙事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
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
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需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
如何做小说:在你们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现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把握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你们的小说即使不怎么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叙事的叙事文了。
关于人生意义的主题有,爱情,工作,教育,生活的趣味。
5、语调
字的奇偶,重叠的调子;
字数、句数、音节
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关系,因果或者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