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024)
第二百四十四章
林新成拒收赵梅花所生儿子为干儿
孟凡芸宴请林新成上县要求培训生
5
回到家里,林新成就背着药筒子掂着农药和打水桶,去棉花地喷药了。
承包这二十亩盐碱地,说是承包,其实算是白种。
生产队这一百二十亩的盐碱地,因为距村子远,一直没有开垦过,天长日久,严重盐碱化,寸草不生,兔子也不往那里跑,人们称之为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春天雨少,白碱起了厚厚一层,连上西边和西北西南三个村子的二百多亩盐碱地,这就是一片盐海,好象冬天下了一场雪。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常常利用劳动之余的时间,来这里扫盐碱土,拉回家不但能熬出盐,还能熬出碱,甚至能熬出硝。这样既能解决了自家吃盐吃碱,又可以把多余的盐碱硝拿到集市上换回零花钱。一到雨汛期,盐碱溶解到雨水里渗入地下,使地面板结硬化。
今年春上,生产队搞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责任,把原来常年耕种的土地分到了各户。为了改造这一百二十亩盐碱地,林新成主持二队队委会议,研究决定,把这一百二十亩盐碱承包给愿意承包的农户,三年内不向生产队交任何费用,三年以后再视情况而定。
决定公布以后,但却没有一家愿意承包的,他们都不愿意干这只掏力和投资,却不见收益的事。无奈之下,林新成只好以分派任务的形式,自己首先带头,让林庆祥、林志强、林大勇、林新举五个大小队干部,每人承包二十亩。
既然让五个大小队干部承包了,五个大小队干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林新成的指导下,地里首先都施上了草木灰等农家肥,每亩又施了两袋过磷酸钙和一袋硝酸铵,并采取条沟播种法,种上优质高产耐盐碱的棉花新品种“豫棉九号"。经过这一么一摆弄,奇迹出现了,多少年都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第一次长出了一株株绿油油肥泛泛的棉花苗,并且比其他地块种的棉花苗长的还好。
科学改造盐碱地取得了成功。
林新成承包的这二十亩地,由于他们两口子花了大量的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是棉棵平胸,棉桃成串,伏桃滿腰,花苞滿顶,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在管理棉花的整个过程中,林新成把所有的重活都包揽了下来,在中耕除草时,虽然妻子会开小手扶,但他也不让妻子干,而是自己开着手扶带着机锄进行。打药治虫,他自己背着药筒子喷,妻子是女人,抵抗能力差,还要做饭喂孩子,身上带着农药味不行。他只让妻子给棉花整枝打杈去边心。
刚喷过农药的棉花是不宜整枝打杈的,那样容易弄手上和身上农药引起中毒的。林新成走了以后,李桂荣也去了杨苗地。这一段时间,杨苗长速很快,现在都长到三米多了,到秋后长三米五六以上不成问题。当然,杈子也长的很快,她要用一根两米长的小竹杆,上绑一个小铁钩来去上边的杈子。
李桂荣在杨苗田里打着杨苗杈子,心里还掛念着林新成。丈夫不管干什么事,不但讲速度,而且讲质量。他为了明天能去县里为两个姑娘要求培训指标,今天下午喷药,肯定不但要喷完,而且还要喷好。要喷完,一要加快速度,二要延长时间。要喷好,就会加大药量。延长时间,体力受了受不了,加大药量,会不会中毒?……
李桂荣联想多多,太阳不落就回家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延长时间,不要喷完,也早点回来。
可是一直到天黑了做好了晚饭,林新成也没有回来。
李桂荣更是掛念起来,她想去地里看看。然而,通向那块地有两条路,她不知道丈夫会从哪条路回来,如果走岔了,还会弄个他再找她。
李桂荣焦急的在大门口走来走去,婆婆看到她这个样子,一遍一遍的催问,她不知道怎样回答婆婆。
昨天一天,丈夫还没有喷到十亩地,如果按正常的喷法,几乎得用三晌,棉花棵深,枝杈长,宽垅已封严,想走快也不能,天又这么热,药配重了,很容易中毒啊。
又等了半个小时,林新成还是没有回来。
他会不会中了毒躺在了棉花地里。
李桂荣更不往好处上想了,她更焦躁不安起来,她决定让林庆祥、林大勇和林志强三个人分作两路去找林新成。
林庆祥等三个人听了李桂荣的介绍,怎敢怠慢,慌忙分两路下了地。
将近十点钟的时候,林新成跟着三个人回来了,李桂荣一看到他,象是分别了好久似的,一步跨到他的面前,拉着他的手,急促的说:“你咋再不回来了?我都掛念死了。"说着还掉了眼泪。
林新成放下水桶和药筒子,说道:“我不是给你说了吗,明天要去县里说她们俩个姑娘的事,今天下午把棉花地的药喷完。尽管我加大了药量,走的又快些,到天黑时还有三亩多,我就加了个夜班。天虽然说黑了,但今天的月亮好,晚上又凉快,比白天还得劲呢。“
李桂荣又心疼的说:“你个傻子呀,你喷不完,又没有人说非让你喷完不中,喷不完等你回来了后天再喷吗,减产一点那有啥?你不回来,我急的心都快要碎了,光怕你出了事。"
林新成理解妻子的心情,但还是安慰她说:“我能是那不注意安全的人吗?"
林庆祥开话了:“自从实行了这种责任制,新成这孩子吃了多大的累呀,家里地里得他干,大队的那一摊子事得他干,还要替别人办些额外事。以后家里有忙不开的活给我们几个说一声,我们找几个人来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