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六时,董知雨醒来,她知道,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她伸了一个懒腰,看着东方有些泛白的天空愣了几秒。
收拾停当,她拿起手机,发现电量只剩下20%,还有两条未读短信。短信展开,发现都是「胡雨清」。
昨天仓促,她没来得及把他的号码存进手机。这两条短信的结尾都用括号注明了发件人——胡雨清。这小家伙还挺细心,董知雨想。一条是昨晚9点半发的:希望美女学姐喜欢上海,晚安(胡雨清)。另一条是今早5点50分的时候发的:今早会有小型的科室欢迎会,8点前一定要到(胡雨清)。自己昨晚睡得太沉,手机的提示音都未听到。
每日晨会、会诊、新技术、新仪器的学习,加上熟悉新的人,新的事物,熟悉一个大都市的脉搏,终日都忙忙碌碌。董知雨努力了近一个月,终于有了一些归属感。
上海人爱加「呀」的尾音,现在她也渐渐不再抵触,但是,她本能的与这座城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她知道,自己只是短暂停留,没有必要留有太深厚的感情,不然未来的分离势必会难受。她的口音也逐渐变得糯了些,她不希望自己身上的北方特质给当地人太「阿乡」的粗俗感。身边的同事也都和和气气,大家都知道这位董医生只是来交流学习,时间不长,太过亲昵也没有什么必要。这种客气的感觉董知雨够感受的到,但她觉得,这一切恰恰好。
这一个月中,除了小型的欢迎会,整个科室还一起出去吃了一次饭。张主任今年40岁,态度很温和,身上透着一种文雅气质。她很喜欢董知雨,一点儿也没有作为前辈的傲慢,指导董知雨的时候一直都谦和、仔细,这让她从心底佩服张主任。
胡雨清单独约过董知雨两次,都是以认识新朋友为名。董知雨第一次推脱了,第二次实在是受不了胡雨清的微信、短信狂轰乱炸和一声声发嗲的「美女学姐」,只得同意。
真是奇怪的孩子!姐姐我可是大你五岁,你不会看上我这个早就开始流失胶原蛋白的老姐姐吧?董知雨心里打起了鼓,想来想去,那么一个非主流的小孩子应该也喜欢红唇的浓妆蛇精脸美女吧?然后她就把心放松下来了。她心中有顾虑,不希望在上海生出什么枝节,所以即便是和胡雨清这样类似弟弟的人,她一样保持着距离。即使她觉得那个小孩真的还不错,挺单纯的。
这一个月下来,她最熟悉的人有三个,一个是每日陪她吃食堂的黎倩,一个是她的师父张主任,另外一个就是小弟弟胡雨清了。
黎倩不是很爱说话,刚到眼科不久,还是一副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模样,做事也还不够麻利果断,有些唯唯诺诺。这些董知雨都看在眼里,也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她,黎倩也很感激。两人偶尔也会去南京路逛逛街,看看电影。胡雨清有时也拿出「过来人」的身份邀请董知雨和黎倩吃饭,除了有一搭没一搭的吃饭,也会偶尔跟她们抱怨自己单身的苦恼,还有时候张牙舞爪的充当黎倩「知心姐姐」的角色,故作着深沉。可董知雨还是觉得谐星路线更适合这个精分的怪孩子。
总之,有人陪就不会太寂寞,也不会乱想了。唯一让董知雨不太适应的便是,身边早已习惯的那个人已经不在身边。这是很难克服的,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情感上的戒除更是困难。她克制自己,企图用忙碌去掩饰,还好,这是有效果的。医院的眼科主任和主治医师一再的跟她说不要太拼,三个月的学习时间以她的资质已是足够,没必要逼自己。董知雨每次只是笑笑,并不回应。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董知雨这样做的原因,当然也没有必要知道。
来上海的这一个月,诸多的事宜加上情伤,她瘦了5斤,面目虽有些憔悴,却是好看不少。抑郁症时好时坏,有时仍旧整夜整夜睡不着,她压制着自己内心中的恶兽,却总会得到反扑。她仍然需要依靠药物来拯救她的情绪,她想,如果有一天不用再吃药,那么自己的「心病」就好了。
这一整个月董知雨没有更新过朋友圈,也极少与许晓联络,许晓常常留言或者电话,她也是随着心情回上一两句。许晓知道她的性子,也并没有刻意的逼她说什么做什么,只是嘱咐她保重身体,注意心情。
时光如流水,一个月,董知雨觉得似乎觉得有一年那么长,又觉得只过去了一个星期,似乎刚刚和李子方分开似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