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到院子里伸一伸懒腰,无意间看到一只喜鹊,它嘴里衔着几根干树枝,在院子外的几棵杨树间飞来飞去,寻找合适的枝杈筑巢。
直到现在,每次看到路两旁的树上的鹊巢,总会想起在小学课堂里学到的群鸟学艺的故事,只有燕子坚持听凤凰讲到了最后,它筑起的巢既温暖又坚固,而且美观。乌鸦不是最先离开课堂的,但也没有坚持听完,它搭起的巢穴,虽不避风雨,外表粗糙,但还算坚固。喜鹊与乌鸦属于近亲,只是一个找人喜爱,一个讨人嫌弃,一个叫声听起来喜庆,一个叫声听起来苍凉。
这只喜鹊,左右打量着,衔着的干树枝,一不小心便会从嘴里滑落。它在错综的枝杈上上下左右转来跳去,最终在一个足以能够托起巢穴三角形的枝杈上停下,将最终仅剩的一根干树枝小心翼翼地搭在了枝杈上。之后我便没有在意。
又隔了四五天,我再看时,紧实稠密的干树枝筑成的巢穴已经成形,几近完工。这么多长短粗细几乎一致的干树枝都是它一趟又一趟用嘴巴两三根两三根地衔上去的,中间的辛苦与努力可想而知。
但有时候,自己的努力所得的成果也会被别人据为己有。有句诗叫,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自己辛劳筑起的巢穴被其他的鸟儿占据。
紧挨着它的另一棵树上,有一个已经有喜鹊居住的巢穴,它们在微寒的早春里,在早春的微风细雨里,比邻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