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之感05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孔融,“融四岁,能让梨”,两句三字经非常完美地树立了别人家好孩子形象,做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儒,被曹操给满门操斩。在后面篇章,我们还能看到他被杀前,一对佳儿如何冷静早慧的表现,不亚于他当年十岁之举,但乱世中,再好的年华与才华,常被无情摧残,被摧残的原因恰恰是因皎皎者不肯自污使然。

按今天教人高情商处世的书本观点来看,孔融保持最后底线的不迁就,对曹操多有冒犯之举,是取死之道。但孔融在祢衡裸身击鼓的事发生后,也能知道带着小友去找老曹认错,老曹那时就对他说了,要杀祢衡比灭一只老鼠或麻雀还要简单,只是懒得动手而已。按理孔融是懂得起码的自我保护的,但偏偏不能放弃对汉王朝正塑也许就那么一点点的最后期望,导致殉身殉家,不能说不是一个大儒在殉道。

孔融十三岁父亲去世,他父亲在他十岁时就迫不及待将他推到名流圈中养名望,大概也是晓得自己命不长了吧。虽早慧如此,稚嫩的肩膀要担起家族责任,长此孤傲难免,所以能劝人低头,自己却放不下,真是了了一生,不肯糊涂几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它的水化作用,渗透压,溶胀能力,粘度,溶解度都降到最低。
    静谧starrysky阅读 262评论 0 0
  • 丶 "父亲"两个字沉甸甸的。因为"父"是一份家的责任。小时候我在父爱中长大爸爸虽已离我而去,但不管何时...
    方静坤阅读 2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