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次自我成长小组活动,内容是画一幅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
画完之后,两人一组,互相描述自己的画,根据对方的描述画出来自己的画。
分享一下今天的感受吧!
我的伙伴是小红,喜欢坐在酒吧凳上,在吧台上画。我在她对面的沙发上,把本子垫在腿上画。
画完之后,她先给我描述,我来画她的作品。然后我来描述,她来画我的作品。
画完之后,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和对方的作品对比一看,天哪!怎么画成了这个样子!
是我没说清楚吗?反省自己,我说的不够细致明确,方向,大小,位置,都没有说清楚。造成对方画出来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而我,根据对方的描述画出来的作品,也大相径庭,让对方很失望。
分享的时候,小红说一直没看我的画。反省自己做事缺少责任感。
而我,感觉自己在人声鼎沸的吵杂环境中,失去了耐心和细心,变得心浮气躁。
最后分享的时候,旁边的郁老师说,你们离得那么远,你抱怨听不见,为什么就不靠近对方一点呢?
呃?小红高高在上的坐着,我在沙发上心安理得的坐着,居然就没有站起来,主动靠近对方的想法和行动!为什么会这样?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我的原因,我这个人很被动,不想主动靠近对方!
双方沟通的关系里面,我始终是一个被动者。平时和朋友交往,也是如此。对方不联系我,我从来不联系对方。
郭老师要我觉察一下,为什么不主动靠近对方?我脱口而出,我不想!不想的背后是不敢!不敢的背后,是深藏的不安全感!如果我靠近你,会不会被你排斥?会不会让你讨厌?我说怕主动靠近对方,让对方造成困扰。其实就是怕对方不喜欢我!
我以为你不喜欢我!这是内心的声音。
突然想起来那句内心深处的哭喊 : 妈妈,我以为你不要我了!
其实妈妈一直都是爱我的。只是从小到大,妈妈都是喜欢唠叨,平时很少拥抱抚摸亲吻,给我身体的触碰太少。小时候,我特别渴望被父母拥抱在怀里,好好的宠爱我。可是印象里父母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听我说话,也没有亲密接触的肢体动作。这份渴望,让我带进婚姻里,从老公那里得到满足。我喜欢老公每天都亲亲我,抱抱我,喊我宝宝。这份和父母亲密感的缺失,影响了我到现在,都渴望被人像个小宝宝一样宠爱。
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爱抚,内心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认为是我不够好,所以父母不爱我。
就像有一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
我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父母从小到大都是缺失父爱的孩子!因为没有,所以拿什么给予自己的孩子呢?
而我,一直都受这种感觉的影响,不太喜欢与人亲密接触。
还有宣老师反馈给我的,几乎每次,你都坐在这个单人沙发上,好像这就是属于你的座位一样。所以这一次,一看我进来,宣老师马上站起来离开这个单人沙发了。而我,让了一下,心安理得,理所当然的坐下来。
我也意识到,为什么喜欢坐在这个单人沙发上?换一个座位对我来说那么难吗?
学习小组在一起活动六次了,除了有一次我来的晚,发现我原来的座位被坐了,没办法就坐在长沙发上。但那次左右两边都挨着人,我感觉坐在那里不舒服。
因为我还是不习惯和别人挨得那么近。这让我感觉不踏实。
内心的恐慌,反应到身体上,心慌,手凉。
我不愿意靠近别人,其实是害怕别人排斥我。这种感觉,再一次深深的体会到了!
我看到了那个内在的小孩,她乖乖的坐在一个椅子上,等着妈妈回家来抱抱她。因为妈妈离开的时候说过: 听话,坐在这里不要动,等妈妈回来!
回想到这里,眼泪就流下来了!
长大之后,对妈妈的爱,一直有那种又爱又烦的情绪,对爸爸的爱,渴望靠近又不敢靠近。
今天晚上的互动,让我看到了在我粗心,急躁的表面深处,藏着一个以为自己不被爱的小孩,因为她的不安全感,引发的一系列现象。
下次,我要换个座位!
从此,我要学会主动靠近你!
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