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20环境本
作者:林娟
摘要:黔东南旅游热度越来越大,在旅游旺季时房源供不应求,因此当地人将自家的房屋开发,民宿主人将房屋提供给游客居住以此获得收入,但民宿的环境设计、室内装饰、建筑样式存在着种种问题正是这些民宿中存在的商机拉拢了各界投资人介入.本文通过对榕江大利侗寨、镇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和黎平县黄岗侗寨等具有黔东南州民族特色民宿的调研,了解了精品民宿以及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精品民宿、民族特色、发展、独特
1 精品民宿的概念
1.1国内现状
我国民宿开始大规模发展.主要集中在热度高的旅游景点,如贵州、云南、重庆等地.民宿最开始只是以满足游客最基本的住宿需求为主,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一些旅游景区出现了设计感强、体验感独特的精品民宿,以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内,一家叫“匠庐.阅山”的精品民宿最为典型.精品民宿以其别具一格的装饰风格、独树一帜的文化内涵,将故事和文化融入房子,被称之为“会讲故事的房子”,有力推进了当地旅游业的提质升级,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内涵.一位游客就曾说,民宿让他“为了一间房,直奔黄果树.”这就是精品民宿的魅力.近年来发展精品民宿效果明显,将打造精品民宿与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农业采摘、体育活动等业态结合起来,形成“民宿+”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将景区内的古老建筑物、经典手工艺等传统村落民居作为重点发展精品民宿规划,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集群.精品民宿作为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现代业态,不仅能够实现对独特生态价值的转化,更有助推旅游产业化.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前景广阔.
1.2国外现状
在国外民宿已经对正常的住房市场造成了持续影响.很多旅客旅游途中更愿意放弃酒店选择民宿,因为他们看重有个人特色的装修风格,也希望和当地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方便体验生活,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民宿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在东京23区,有这样一个民宿,将无人居住的房子改成了咖啡厅只要每小时花费300日币就可以自由使用里面的缝纫机,这样个性化的民宿正在成为日本旅游文化的先驱.
2. 现黔东南州精品民宿存在的问题
2.1精品民宿环境设计创新意识的薄弱,黔东南州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形式单一,装饰设计中民族文化表现不充分
精品民宿环境设计创新意识薄弱,黔东南多数精品民宿重模仿轻创新,有创意有内涵的民宿较少,主题不够突出、民族元素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大众化,大部分的精品民宿景观设计都是对现有的比较成熟的精品景观进行复制抄袭,建筑的结构多数以苗侗村寨内的建造样式为主,其呈现形式单调并未让游客们更好的体验到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情,挖掘不到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基本上没有把主题文化的各种元素融入到酒店建筑设计、环境装饰、经营空间、服务过程管理系统中,只将精品民宿简单的理解为只是为游客提供饮食和住宿的地方.无论是建筑风格、室内装潢等硬件设施方面,还是食宿服务、体验分享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游客向往的特色体验以及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地方民族特色表现不出彩,“同质化” 现象严重.由此可见,这样的民宿是缺乏特色、缺乏情怀的简单的住宿环境,难以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机会从而文化竞争力降低,使得精品民宿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2.2精品民宿室内装饰和建筑式样令人担忧,安全基础设施不健全
首先精品民宿装饰材料不符合耐火要求,室内装饰未达到安全指标并装饰的过简.室内装饰可以表达室内设计的真实感,室内设计是一个整体室内装饰是营造室内氛围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其次黔东南州的民宿大多地处乡间或是较偏的地区,在建筑基础设施方面可能不够健全且建筑式样过于简单,大部分房屋单从外部看很难分辨是自家住宅还是精品民宿.部分旅游景点周围的乡村民宿房间无法提供独卫独浴等基础设施,需要与其他房间的游客共用一个公共卫生间造成了严重不便,这些民宿的室内设计不完整.精品民宿环境安全基础设施不健全建在山边、溪边,为了风景好但离地质灾害点近.最后安全基础措施不到位隐患较多,大部分民宿处于“无监管”状态,没有跟治安、消防系统联网等这些精品民宿大多地处乡间或是较偏的地区没有更好体验,直接影响游客的下一次住宿选择,进而影响该区域精品民宿业稳定发展.
2.3精品民宿产业形态不够完善,游客住宿费用问题
黔东南州内地很多地区的精品民宿还在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产业形态:民宿多,但多以中低端民宿为主导,缺乏精品民宿,家庭设施的运作并没有形成合力.出现一种“分、散、小、弱”的局面,因此没有给游客好的旅游体验感.在当今这个信息资源大量涌现的互联网时代,黔东南精品民宿大部分尚未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很少通过网络宣传推介,缺乏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即使游客知道景点却找不到路线,缺少精品民宿行业的整体宣传效果,所以出现一些旅游景点“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关门打烊”的极端现象,整体的环境一般,设计感并不强.节假日收费较高与平时费用标准不符,不合理的收费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也被网络曝光游客吐槽,给了其他网友不好的印象,让网友们怯怕这样的旅游体验感,影响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
3黔东南精品民宿发展有效解决策略
3.1着力凸显黔东南独特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创新精品民宿发展模式
想要探寻具有黔东南特色的精品民宿环境设计营造方法,需要从外部表现形式的方法即构建精品民宿实体的要求和手段,以及民宿内部文化内核即非物质层面的空间气韵的营造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大力发展黔东南独特民族特色、民族风情、本土历史文化内涵、风俗习惯等让游客体验到黔东南的渲染力、亲和力、浓厚民族气息、想象力的文化和向往的生活,蕴含一种和日常生活若即若离的舒适感.苗侗民居设计方式,设计主题精品民宿,按照类别和故事传说做成不同主题房间.在主题精品民宿门前摆放苗侗老人聊天的竹凳,让游客有种亲切的归宿感,即可展示村寨中生活方式这种布置很好的传递苗侗人们的生活状态.不断研究与创新黔东南精品民宿发展模式,满足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让游客体验感和满足感更高,精品民宿有创新点、有想法、有内涵,住宿环境更多的是让游客感受到民族特色元素,是有情怀的精品民宿,更佳体验黔东南风土人情.
3.2精品民宿室内装饰和建筑式样精心设计,完善安全基础设施
室内设计要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精品民宿打造原生态的文化体验,民族文化特色的住宿环境,现代高端的卫浴条件,专业化的酒店服务.主题精品民宿运用苗侗建筑特点并突出建筑样式,楼层布置展示苗侗不同空间的功能如三楼的空间展示女人纺织和晾晒谷物的空间,让客人直接了解苗侗人们的生活场景.室内装饰可以充分利用黔东南独特的中草药、银饰、蜡染、刺绣等,用不同中草药做成香包抱枕,用刺绣做软装、沙发、靠枕等,用蜡染做窗帘、桌布、床旗、坐垫、屏风等.鼓楼和风雨桥是黔东南侗寨的典型代表,在主题精品民宿景观设计中可把鼓楼的檐板、顶、翘脚、彩绘、脊背等装饰和结构部件进行提炼、简化、缩小比例放置在景观空间中,设计成青山绿水有鼓楼有风雨桥的精品民宿.营造情景交融室内外和谐统一的氛围.另外整改黔东南精品民宿安全基础设施,编制一部与当地发展相符的民宿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黔东南范围内民宿单体经营用房建筑装饰材料、消防安全、治安管理、食品卫生等标准安全问题,按照安全设施标准建造楼层设计房屋环境,远离地质灾害点设施完善,规范的消毒和疾病防范措施,服务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政府政策法规完善,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住宿体验.
3.3完善精品民宿产业形态
大力打造黔东南精品民宿,改变“分、散、小、若”民宿产业状况,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宣传与资源分享入驻各大平台等媒体合作宣传积极拓展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发,应用互联网+带动当地旅游产业.提升黔东南精品民宿知名度美誉度打响黔东南精品民宿品牌.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营管理方法体系,结合实际打造适合自身精品民宿发展模式.对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指导,提高黔东南精品民宿服务产业水平.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规范经营不容许滥收费用,以节假日为由收高费,赚取各种小费等各类情况发生.公平公正公开收费,形成“经常性检查与节假日突击检查”从可保证有效管理.
4 总结
综上,丰富多彩的内涵,千姿百态的造型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志,它不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的环境艺术品,还包括一些建筑物等.生活中到处都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紧密联系的.黔东南精品民宿的发展不只是一个住宿空间,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民族文化风情身处其中,设计有个性、有文化、有特色、有影响力、有情怀的精品民宿,黔东南精品民宿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民宿设计依托于当地的环境、地形和风貌,必须充分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以保留并凸显地方元素为前提,在过程中创新.精品民宿的发展有机遇、有挑战,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出一条特色之路,这就需要民宿经营者结合黔东南特色,进行合理定位,为住宿者提供有特色的服务,并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走出一条现代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之路.发展精品民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笪玲著.山地民宿发展研究来自贵州案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10
[2]李曼,马娅.黔东南苗侗主题酒店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6,(第6期).
[2]郭绯绯.精品民宿设计与发展趋势研究[J].乡村科技,2018,(第14期).
[3]廖寿明.发展精品民宿的几点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4-07-04(12)
[4]胡丽华.金秋时.打造有个性、有文化、有特色、有情怀的精品民宿黄果树旅游区民宿产业发展[N].贵州日报.2019.04.26